松下集团12月18日宣布,最终将以每股131日元的价格收购三洋电机,收购总额超过5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6.8亿元、64亿美元)。松下将购买三洋70%的股权,大概于明年春天正式将三洋收入自己旗下。松下收购三洋后,将成为日本国内最大的电机制造商。
三洋家电品牌恐将消失
一个日本最大、全球第二大(美国GE为第一大)的电器厂商正在浮出水面。而在三洋的生产基地中国,其拥有近30家工厂。对三洋中国工厂来说,这30家工厂如何被松下整合,成为此次收购案最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尽管三洋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但国内消费者最为熟悉的还是其家电品牌。不过,由于三洋此前将更多资源放到OEM领域,在自有品牌上投入不多,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上,三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逐年减弱,成为一个弱势品牌。
今年6月,三洋彩电从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卖场撤柜、不再销售,成为在日趋激烈的平板电视竞争中首个退出一线城市市场的外资品牌。“三洋平板电视既没有上游核心面板技术,也没有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日益被边缘化。”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
“虽然多年前三洋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品牌,但近几年来,由于该公司某些领域战略出错,在华已退出主流市场。”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松下将在三洋强势业务中保留三洋品牌,而在衰退的业务中放弃三洋品牌。”
制造优势将被充分发挥
三洋在中国的近30家工厂中,很大部分都是零部件生产厂商,如压缩机、电子控制板、马达、激光头、半导体、光学元件、电容器等。在零部件生产领域,这些工厂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而生产小家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的厂商,其自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强,更多地集中在代工领域。而三洋制造,正是其强势所在。
赛迪顾问电子元器件分析师林紧表示,如果松下在中国市场放弃三洋家电品牌,这些生产工厂的业务必然会进行调整:零部件厂商的资源将与松下厂商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部分松下工厂的产能会向三洋工厂转移。松下会更专注于其更擅长的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层面的工作;整机生产方面,松下也会将更多的制造能力向三洋集中,充分发挥其制造优势。因此,松下收购三洋后,三洋在中国的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进一步提升。
三洋将瞄准能源主业
松下收购三洋,最为看重的是三洋电机的能源业务,尤其是其太阳能电池业务。三洋电机在能源事业领域2008年度的销售额约为5000亿日元,营业利润约450亿日元,到2010年,三洋电机的计划是销售额达到6100亿日元,营业利润达到580亿日元。
松下方面表示,在能源事业领域,与三洋电机计划通过技术互补,共同为二次电池市场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利用松下的全球销售网络促进三洋电机的太阳能事业销售。
这就意味着,在松下并购三洋之后,三洋的能源业务将成为三洋自有品牌的核心业务所在。在中国,三洋的近30家工厂中,有7家和能源业务相关。以深圳三洋华强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
新能源开发,年产各类新能源电池数千万组,是生产小型2次电池的世界级公司;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是三洋移动能源公司在中国事业中的核心据点,生产加工镍镉、镍氢、锂电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