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比上月提高1.2%,中国经济运行遇到强大的通胀压力。此外,以钢材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都给
汽车制造业和
机床工具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汽车行业控制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出厂价格之机,我国的机床和测量仪器业面临哪些机遇?
在2008年8月14日召开的第三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论坛上,曾长期在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工作,后调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任装备部部长的陈长年根据自身的经历作了发言。
汽车压力机床机遇
陈长年说,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制造和测量装备,其中进口机床和测量设备额约占机床采购总额的70%。这是造成我国仪器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十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350亿元,预计“十一五”投资约4000亿元。“十五”期间汽车工业购买设备的资金总额就达1600多亿元,而“十一五”期间将突破2500亿元。
而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制造成本的高低。在汽车生产的三大成本中,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飙升,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迫使汽车价格下降。因而,依赖进口生产线制造中国汽车已经难以为续。
陈长年认为,国产设备有价格方面的优势,因此在通胀的压力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给国产机床和仪器业带来了机遇。
技术落后面临挑战
在论述中国汽车工业可以为中国机床工业和测量仪器行业提供大市场的同时,陈长年也非常担心目前国内机床、仪器企业有没有实力吃下这2800亿元的“大蛋糕”。他说:“以往汽车制造业设备有70%依赖进口。”
据统计,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汽车产量约增加100万辆,设备进口同步增长约10亿美元。进口设备在汽车生产行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