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
记得在七八十年代,一个学生从学校分配到工作岗位上之后,单位会专门安排的师傅带,一直到能独立工作为止,而现在,在很多的企业,当应届毕业生到来之后,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才能上岗,更有些外企在这之外还会安排一对一的导师带领新员工进行工作,当然这些导师也只是早一两年进去的员工。这些都说明,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刚毕业的学生和公司要求的工作人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弥补这段差距,暂时只能由公司来做。特别是学自动化技术的人,在学校学的和在公司用的,感觉差距越来越大。
我想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在学校里学习,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学的是文化基础课和一些基础的工具课,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机械制图之类,从大三才开始学习专业课,但是所谓专业课,主要的一些理论课,当然这也是必要的,到毕业之前,还会学一些应用类的,例如可编程控制器(PLC),但是即使是这类课程,一是理论说得多,二是所用的PLC非常古老,从那里只能学到PLC的简单原理及非常简单的编程。先不说工作的种类千差万别,即使是从事已经学到的课程完全对应的工作,古老的知识、简单的应用也无法直接应用在工作中。
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从很早就开始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并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一是考证热,凡是可能有用的,大家都去考,有好过没有;二是学习新兴的应用技术;三是利用假期参加实习。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因此这种准备做得相应的就不足,更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直到毕业了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学生自己肯定是解决不了的,还得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课程,引导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就业,社会也可以尽早地提供信息给学生,说明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样的,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兼职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接触一些社会,也可以从兼职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以便学生尽快弥补。
我始终认为,有一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任何事情的发生,绝不是因为单方面促成的,涉及的任何一方都需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希望学生、学校和社会一起来填满这个差距。
中国自动化网 张有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