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开始,北京地铁全面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纸票彻底退出了北京地铁的历史舞台。
6月2日,北京奥运“
交通气象预报”发出了第一份预报,比预期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至此,北京的智能交通体系在向着服务奥运的短期目标,以及建立代表北京智能交通水平的“新北京交通体系”的长期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全球热点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
智能交通技术(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
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方案》,由美国运输部负责全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工作,并在以后的6年中由政府拨款6.6亿美元,用来进行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
在日本,建设省作为政府最大投资者,1999年到2000年两年间,投入1453亿日元用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并制定了到2015年左右全国主要干线道路实现智能化的具体目标。目前日本已在智能交通项目上,形成了官方、民间、学术机构的协调体制,这对日本的智能交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欧洲十多个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50多亿美元,联合执行一项旨在完善道路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的DRIVE计划。
继美、日、欧之后,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了智能交通技术的全面开发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