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机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1828年Joshua Heilman生产出全球第一台手摇绣花机,随着科技的发展,180年来,绣花技术取得了巨大而长足的进步。与之相应的是,绣花机的产销量也是逐年递增,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仅在2006年1月-8月,我国单头绣花机销量就达到了16424台,而多头绣花机的销量也上升到了15009台,同比增长46.50%。这一数据至少暗示了两个信息:第一,绣花机市场特别是多头绣花机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第二,绣花工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并已步入高速成长期。
即便如此,但业内人士并不感到乐观。
因为,在实际生产中,绣花不仅仅只是电脑绣花,绝大多数绣花产品特别是中高端产品都包括切割工艺在内,作为一道重要工序,切割的质量将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业界的是,虽说绣花和切割技术在各自领域都在不断进步,但由于行业的差异以及技术原因,两者的创新与发展走的只是“各自为政”的道路,融合无从谈起,交流纸上谈兵,核心的切割对位及精度问题更是无法取得质的突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有电脑绣花工艺中,有两个步骤很重要,即贴布绣前的切割和绣花后下料的切割。在传统的加工工艺中,绣前切割采用的刀模加工方式,其缺陷在于,容易产生织物须边,且加工精度受刀模限制,异型图形难以加工,刀模的制作周期长,成本高,修改尺寸不方便,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贴布绣花的品质。而绣后下料切割,大多采用的是热切加工方式,该方式主要缺陷在于切边缝隙大、边缘发黄发硬,且难以对位。若是遇到异形图形,则不得不依靠人工裁剪,但手工容易散边,精度上更无法保证,很容易产生低质品和废品,若是遇到批量生产,效率则更低,大大损耗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并造成直接成本的增加。
正是因为传统方式的缺陷明显,所以,急需有一种先进的加工方式来取代这两种旧的加工方式,激光切割设备的应用,可以说是给绣花工艺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激光加工虽然也属于热加工方式,但由于激光的聚焦性高,照射光斑纤细,热扩散区小,因此极适合对纺织纤维面料的切割。具体表现在切割速度快、成本低、加工面料范围广泛、切口平滑无飞边、自动收口、无变形、不受图形限制、无需刀模等等。这使得激光加工成为业内公认的替代方式,但对于激光切割机而言,由于图形幅面大,构图精细复杂,因此即便是带有自动识别功能的激光切割机,在对位上也很难实现准确切割;特别是复杂和镂空图形的成品率相对较低,无法一次成形,这样最终影响了成品率的提高。此外,绣花和切割两道分开的工序也占用了大量的加工时间和场地。
如何实现绣花与切割的精准对位,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绣品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如何更好的压缩加工时间和成本,再次成为了世界的难题。
就在众多企业浅尝辄止或是无功而返的时候,作为国内一家专注于纺织服装激光应用的公司,金运激光悄然地宣告了这一难题的破解。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论证,2007年,他们成功推出了业内首创的激光绣花一体机。该设备开创性的将激光切割技术同传统电脑绣花顺利嫁接,实现了绣花与切割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完美合一。
它的成功问世,不仅延续了激光机对传统绣花切割的优势,更弥补了对位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切割工艺从人工到机械再到激光之后,在效率和效果上的再一次飞跃。激光绣花一体机彻底改变了传统绣花机的加工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工艺模式,也为绣花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在结构方面,该设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与传统绣花机不同,其工作台板上设置有能做二维运动的绣花框,支承机架上又配备有连接横梁,横梁上根据绣花机的头数设置有单个或多个绣花装置、激光光路及与绣花装置相应设置连接的激光切割头,激光切割头设在绣花装置的旁边,这种结构方式也为激光切割的准确定位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该设备有单头也有多头,根据加工需要,最多可为30头。
在切割方法上,先是将主面料和贴布面料放在激光绣花一体机上定位,利用绣花头进行花形的单线边框走边,将两层面料缝织连接在一起;绣花头从起绣点开始按所绣图案进行缝织绣图后,再利用激光切割头沿单线边框线外缘将上层贴布面料切割去掉;或者先利用激光切割头沿单线边框线外缘将上层贴布面料切割去掉后,再利用绣花头从起绣点开始按所绣图案进行缝织绣图。这种加工方式彻底的摆脱了传统工艺的繁杂与低效,真正的实现了绣花切割的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