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篇
目前我国
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的基本情况是:一般配套件货源充足,完全能满足主机需求,且还有部分出口。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过剩,其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但高难度、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配套件,特别是高水平传动件及液压件国内几乎是空白,有待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形成了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
比如我国第一大主机行业——装载机行业,2006年共销售整机约13万台,大量的液压件、传动件、制动、电气元件等都能满足,其中只有少数用于重点客户及出口的(约有5000台左右)采用了“ZF”进口传动件,大约有1000多台采用了进口的先导操纵液压系统元件,还有少量的电子监测系统、自动润滑系统等电子元件采用的是进口件,其余12万多台的绝大部分全部采用国产配套件。但另一种量也很大的主要工程机械机种——液压挖掘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液压挖掘机近5万台的销售中,主要液压件,特别是变量泵、变量马达、主控阀、回转与行业减速机、马达、液压油缸等几乎90%以上都是采用进口件。其它一些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程机械机种,如泵车、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机、摊铺机、平地机、铣刨机等核心部件,如传动件及液压件基本上也都是采用进口的。
(二)差距篇
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
整个配套件行业通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行业已出现了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杭齿2006年销售收入已达15亿元。但与世界同类企业相比,国际上许多大型配套件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都在几十亿美元,甚至100亿美元以上。比如主要做传动部件的德纳集团及主要做液压件的伊顿-威格士,近几年的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00亿美元。而我国的排头兵配套件企业,只有15亿元人民币,合1亿多美元,与世界头号配套件企业集团相比差距明显。同时,目前世界配套件年销售额约1000亿美元左右,前10余家占了总销售额的约70%~75%,集中度非常高。而在我国年销售额最高的2006年,本土厂家共销售71亿元,企业数为50余家,平均每家约1.4亿元,合只有1000多万美元,如果算上全行业300多家企业,平均年销售额就更小了。企业规模太小、太分散,用于研发的投入及抗风险的能力都非常低。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需要很高的市场集中度,为增强抗风险的能力,行业还在继续整合,向更高的集中度发展。像伊顿收购威格士,派克收购康摩索,萨澳收购丹弗斯,力士乐收购日本内田油压,力士乐又被博士公司整体收购等等。因此,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与世界该类巨型企业相比显得太小了。这些巨型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比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任何一个配套件企业的年营业额都要高得多,这些巨型企业在技术发展、市场开拓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中国配套件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品牌知名度欠缺
名牌的作用是巨大的,当今的国内外市场,没有品牌知名度根本站不住脚。一旦成为名牌,在市场准入、产品定价,缺陷豁免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优势。目前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主要配套件企业,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名牌产品及具有名牌产品的知名企业。
产品品种不全
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在一般配套件产能过剩的同时,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制造难度的配套件又奇缺,特别是变量液压系统所需的变量泵、变量马达等变量液压元件及机电一体化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液压元件基本上还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