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关了5个指导水泥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水 泥工业运行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受基本建设需求拉动,水泥工业出现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但是区域性差别也在加大。总体来说,2007年上半年水泥工 业运行的特点是:
–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整合和并购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 新型干法水泥建设稳步上升;
–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余热发电项目在水泥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加大。
第一部分 2007上半年水泥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为水泥工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性的文件,在国 家的宏观指导下,水泥工业正在沿着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大步前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强劲 拉动水泥产量继续走高
今年1~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房地产投资7,214亿元,同比增长27.5%。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水泥产量4.88亿吨,同比增长16.1%。
水泥工业的地区布局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一是中西部地区水泥产量增速已高于东部地区,二是从水泥行 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是在中西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而迟迟难以解决的改善水泥工业布局问题有了可喜的进展。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三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及经济发达的水泥大省浙江、广东、山东和江苏水泥产 量的增速都大大落后于全国。而东北的吉林、辽宁;西北的陕西、宁夏;中南的河南、湖南;华东福建、江西、的产量在快速增长。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需求的拉动,带来水泥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在调研的地区中:东北辽宁、西北陕西、中部河南、湖南出 买水泥现排长龙的现象。
从水泥主要经济指标看,利润总额今年非常接近2004年的水平,产品积压率创近年的新低。
1. 水泥销售收入
全国水泥销售收入1,354.09亿元,增长24.24%,山东、江苏仍然居于前列,只是河南和河北再度换位;东 北的吉林、辽宁;西北的宁夏、陕西;中南的河南、湖南、湖北的、华东的福建、江西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上海、北京、云南负增长。
2. 利润总额
山东、安徽、河南和江苏排在前列,远高于其他地区,浙江收入第三,利润第九,但较去年形势要乐观的 多;销售收入前10的广东和湖南在利润排名榜上无名,被江西和福建挤进;利润负值的10个地区,华北地区3个,除陕西外,西北其他地区均是负利润。北京、新疆今年市场启动晚 ,利润为负,值得关注。
3. 销售利润总率
西藏、安徽、河南、吉林销售利润率排在前列,吉林由去年同期负值一跃进入前四;表现较差的集中在西 北和华北地区,三大直辖市表现均不佳。
4. 水泥产品积压率
全国产品积压率比去年同期12.07% 低1.4个百分点,产量大省江苏和山东最低,在7%以下,说明销售形势很好;华北、东北和西 北三北地区由于季节原因,市场启动较往年迟,积压率偏高。山西省各项指标均表现欠佳,积压率也列在榜首。
5. 水泥市场价格
上半年价格走势比去年略有提高,进入4月份,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水泥价格开始发起猛攻,截止4月份底上海市场共上涨4次,每次上涨幅度分别为20、30元 不等。6月份进入水泥需求淡季时,价格有所下调。但在辽宁、河南、湖南和陕西地区,市场产销两旺,市场价格要高于去年。
三、水泥投资出现新一轮高潮
全国水泥投资较去年有较大涨幅,同比增长54.27%。其特点是
– 增长区域主要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 投产生产线规模4000 t/d规模以上的产能在70%以上;
– 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大幅增加。
增长点出现在我们所希望的地区,西部增长92.98%,中部增长50.68%,东部增长19.81%,低于全国34.4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除 辽宁、河北和福建外,其他地区都为负增长。区域间的结构调整成果显著。
根据数字水泥网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新开工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新线投资者的主体以国家支持的60家 企业为主体。
四、节能减排步伐在加快之中
通过新型干法工艺替代落后工艺、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2006年吨水泥综合能耗比2005年减少了5kg标准煤,降低幅度达4.55%。今年1~4月份,通过新型干法工艺替代落 后工艺,水泥行业节能184万吨标准煤。预计年内仅此一项可节能近400万吨标准煤。
当前利用水泥窑进行余热发电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到现在建成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有30多项,还 有许多已签约准备开工的项目估计年内约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届时将大大促进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
左表给出了天津院的余热发电项目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就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倍。
五、大集团加快并购步伐
以海螺水泥、冀东水泥、中国建材、中材集团等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加快了建设和并购重组的步伐,今年并购 的特征:大企业集团跨省份的连片区域并购;建设新线的速度、集中投放度明显。
外资拉法基、豪西姆、海德堡、CRH等跨国公司和台泥也加快拓展在中国大陆的水泥业务,积极参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并购重组。
在这种形势下,水泥企业正在加速重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海螺水泥产量约达到全国总产量的6.5%,与宝钢在钢铁行业 的地位相当。
六、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增幅回落
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出口量、占国内产量比重见下表:
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水泥作为“两高一资”产品,大量出口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9月15日实施的“财税[2006] 139号”文,将水泥出口退税由13%调低到11%,当年水泥及熟料出口就出现回落,今年1~4月份,水泥出口出现负增长,累计出口下降20.7%,但熟料出口仍在增长,水泥和熟料二者 合计仍有约4%的小量增长。水泥出口量在2005年增长后,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将取消水泥的出口退税,预计水泥和熟 料的出口量会下降。
第二部分 水泥工业经济运行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水泥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但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一、关注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
由于水泥产能潜在过剩和2005年水泥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006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趋冷,出现负增长。而随着水泥市场 的回暖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水泥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回升,这是预料中的情况,应密切关注其发展。
二、要确保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及时、彻底
市场的好坏在于供求关系,运行的效率要依靠先进的工艺,节能减排需要技术进步的支撑。如果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不能及时退 出,就不能保证健康持续地发展,更谈不上又好又快。因此,国家为水泥工业制定的多个法规性文件中都提出了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问题,并在“发改办[2007]447号”文中做出了 具体规定和布署。
据报导,相对于2006年12.4亿吨的水泥产量,有报道称全国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6.94亿吨,尽管有粉磨站增多的因素,按行业常 规运转,这个数字也是难以想像的。但是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现在已退出生产,但产能依在,一但市场好转,即可恢复生产。那么出现这样的产能数据 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一些已经停产号称退出的落后生产能力并没有真正地退出。
三、水泥出口退税对市场的压力
我国水泥、熟料出口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地区,目前出口主要是大企业集团:海螺、山水、华新、冀东等;外资企业:日本太平洋 、三菱、韩国大宇、台湾嘉新等。2006年硅酸盐水泥和熟料华东地区出 口量分别为1,496.08和1,495.52万吨,占全国的78.62%和89.43%,两者合计2,991.60万吨,这对于华东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在出口退税问题上企业已有所准备,但2005年水泥出口量陡然增大的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的需求缺口大,尤其是美国、中东和西 班牙市场;二是国内局部市场产能过剩,一些大企业为避免在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加大出口量。目前华东地区产能大部分地区基本平衡,若水泥回流量过大过急,会对市场造成一 定的冲击。如何化界解这一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是华东地区与水泥出口相关的企业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和建议
一、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原因分析
从今年2~5月份水泥固定资产的统计数据来看,同比增幅较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向好,企业效益提高必然促进投资水泥的积极性;
二是由于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投资大幅增加,一些地区要求新建生产线必须带余热发电装置;
三是“十一五”期间,大型水泥集团迅速扩大,需要建一批具有规模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通过一段前期准备后,在2007年项目建 设比较集中。
从2007年2~5月份和2006年同期水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的表中可以看出,由于2006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2007年 的投资水平实际上与2005年大体相当。考虑到余热发电投资的加大和“十一五”期间年均要淘汰5000万吨的落后生产能力,应当说这样的投资规模基本上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
二、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是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水泥工业尚未出现产能过剩和增长偏快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话,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发改运行〔2006〕609号” 文和“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文所规定的在“十一五”期间要淘汰2.5亿吨水泥落后生产能力。由于水泥是不易长期储存的产品,当年的产品基本上都要在当年销售,年均淘汰 5000万吨,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如果淘汰了而没有新型干法水泥来补充,就会在供给上出现大的缺口。反之,若新型干法生产能力已经形成而落后生产能力不能及时淘汰的话,又 会造成过剩。从生产线的筹备、建设到能力的形成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说,落后生产能力按照预定的计划,及时、彻底地退出,是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三、积极支持大型水泥企业的发展
“发改运行[2006]3001号”文公布了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这些企业(集团)按照“水泥工业产 业发展政策”和“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了本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从规划的建设项目来看,对于促进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改善地区部局、服务于地 区经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请国家和地区各级主管部门按照“发改运行[2006]3001号”文的精神继续给予支持。
当前,我国仍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过快转向过热,同时也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下调固定资 产投资的增幅,但仍保持其在高位运行。这是水泥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国家对水泥工业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决定了对水泥的需求,水泥工业的发展也首先要满足国家经济的需要。希望国家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调整,或行业发展偏离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给予行业发出预警信息。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