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 , 即 IB)是1984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市(Hartford) 建造起来的。由于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楼宇内配电、供水、空调及防火等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因而用户享有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语音传输、科学计算、信息检索和市场行情资料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虽然租金提高了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其投资仅占整个大厦全部预算的5%----10%. 这部分资金大约需三年左右收回,因而房地产商们非常热衷于投资智能大厦。近几年,我国智能大厦发展也很快。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大厦有:北京的恒基中心、新华社办公大楼、中化大厦,上海证券大厦、广州的中天广场、济南的山东省商业大厦、沈阳北站综合中心等。
智能大厦跟综合布线是分不开的。近几年,国内智能大厦和综合布线被炒得很凶,具体实施起来却不尽人意,往往是厂家牵着总承包商的鼻子走,业主又受总承包商的摆布。这类工程一般工期较短,故不可能在土建、给排水、暖通、设备及电气专业施工完后再施工,往往只能见缝插针,难免会造成交叉作业和专业冲突而反工。按照施工程序来讲,自控、通信和计算机专业施工应排在其它专业最后,如果不受材料到货及其它专业拖延工期的影响,所有设备及综合布线施工一般在3-4个月可以完成。问题是事与愿违,正常施工需要3-4个月,整改及收尾可能需要4-6个月。这也足以说明我国大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一般。我觉得一项智能化建筑工程从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包括调试-------投运------交工),做好详细的工程进度网络及计划落实至关重要。计划不能保证,就难免在工程质量和工期上大打折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工程监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工程监理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还需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始终做到“五勤”,即眼勤、手勤、腿勤、耳勤和嘴勤,遇到问题不放过,这样才能将整个工程管理置于有序的受控状态。我不赞成那种过于追求工程进度,只看结果,忽视过程的管理方法。它必将造成工程建设盲动冒进,瞎指挥,是不可取的。这大概也是我国大多数大型工程的通病。
智能化工程的实施,问题并不在技术难度上,而关键在于工程管理中的工作协调上。技术上有设计和厂家作后盾,即使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产品及技术都能迎刃而解。如果工程协调不力,管理不善,问题就会复杂化,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