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能源的30%都消耗在形形色色的建筑上,迫切需要推动建筑节能。另外,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内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试点的重要内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本”因素阻碍推广
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能耗高出2-3倍。在专家看来,国内建筑节能上的主要差距不在材料、设备、施工技术上,而是在设计标准方面。
去年建设部推动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志着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迈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大步。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建筑节能设计通常受到建筑项目“地形”限制,设计缺陷无法回避;虽然落地窗和大窗户的设计并不利于住宅的保温节能,但开发商和购房者更看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更让人头痛的是,建筑节能设计经常受限于成本因素,设计师虽然能按节能标准将楼盘设计得很好,最终却因为设计方案将极大地抬升开发施工成本,挤压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而可能并不被开发商所采用。
成本因素不仅体现在施工环节,在上游的
建材行业,也同样存在节能建材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设计、生产方面的更高要求,节能环保建材造价通常会比普通建材更为昂贵,但施工建造环节多半只会选用传统门窗等建材产品,节能环保建材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久而久之,市场的清淡亦打消了建材企业的开发生产积极性。
但方大技术总监于国安认为,“建筑节能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建筑节能产品推广困难与人们观念上的重视程度有关,老百姓普遍缺乏节能意识。”
市场化推动不可或缺
建筑节能不可能自发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推动,这是业内的共识。政府在建筑节能方面能够做什么,发达国家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据了解,随着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日益重视,各国政府纷纷以立法的方式规定并资助隔热和节能。比如丹麦颁布了《住房节能法案》;欧洲一些国家在为建造节能建筑的建筑商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的同时,还颁布了一些严格的条例,包括要为节能建筑分等级;欧共体在2001年6月颁布新节能条例,并要求全面推广使用低辐射玻璃;美国政府“能源星计划”对节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电器均标明了标准要求。
从国内情况看,政府在建筑节能的立法、标准制订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各运作环节执行不力,监管力度不够,再加上相应的配套改革没有完成,使得立法后的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据建设部对17个省市抽样调查显示,北方地区节能设计90%,实际施工只有50%多,中部地区实际施工仅19%,南部地区实际施工仅11%。
业内认为,把能耗降下来,除了政府引导,还应该遵循市场解决的原则,要靠经济杠杆撬动,比如给搞住宅产业化的骨干企业以免税政策、投资政策,贷款政策方面的支持等。
实际上,政府有关部门亦在研究制定相应的产业经济和技术政策,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和机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包括对新建建筑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改造等。
专家们指出,国内建筑节能任重道远,政府、企业、个人都需要转变观念,相互配合,建筑节能环保工作才能出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