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使单机乃至生产线上自动监控水平大大提高(下)
发布时间:2006-09-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行业资讯
人浏览
由于自动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国外许多先进企业以出现了半自动、全自动的生产线,出现了无人工厂。用工大大减少。国外发达国家吨纱用工仅为4人,一般水平为16人,差的为30人。
全自动化包括单机自动监控、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化运输。以国外某厂为例:一座4万纱锭精梳纱纺纱厂,由电子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每班只需要10名工人,全厂员工只有100人。从原棉包进车间到成品纱装箱待运的精梳纱生产全过程及仓库贮存都实现了自动化。据计算,一个完全实现自动化运输的纺纱厂包括原料从进入车间经清梳联自动化开松、除杂由空气运输到梳棉机;梳并之间条筒运输,精梳条卷自动运输,并条之间条筒运输,并条—粗纱之间条筒运输,粗纱-细纱之间的粗纱管自动运输,细纱-络纱机之间的连接(细络联)及筒子纱到打包之间的自动运输。这样一个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线将使每只环锭锭子成本增加30%,假如一个环锭纺纱厂的设备投资为2000万美元,其中用于自动化的投资将占用600万美元。实现纺纱厂的全自动化费用是高昂的,但局部环节实现自动化运输还是可以考虑的。
像细络联生产运输自动线,由于实现细络联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取消细纱至落纱之间管纱的运输而造成成品间碰撞、摩擦,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毛羽及纱线表面的损坏,另一方面通过细络联的实施可将络纱机上有缺点的细纱追踪到细纱锭子,从而把质量事故消灭于初起状态,用工也大大减少。
德国锡莱福公司的细络联在实现优质高产的生产线上,发展应用了Caddy自动检验体系,在细络联上装有在线质量监控机构对在机全部环锭管纱进行质量检验,监测仪贮存细纱锭数及每个锭子的编码,被自动络纱机电子清纱器检测到的细纱质量数据准确反馈在相应的环锭锭子上,可迅速查出问题原因。减少细纱断头和停台,提高细络联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新型纺纱系统由于取消粗纱及络筒,生产工序大大简化,实现熟条-转杯纺纱机(或喷气纺沙机、涡流纺纱机等)的条筒自动运输线使推进生产工序全自动化成为可能。瑞士RSB-D30、D35、德国HSR1000高速并条机不仅有自动换筒机构,而且条筒已改为矩形(长方形),满筒自动运到指定位置,条筒上都根据产品支数及品种印有标记,并在运往下工序纺纱机过程中接受有色光识别能力的检测,防止用错。空筒在返回并条机前经过清洁将条筒内剩余条尾及花衣全部处理干净,以防止出现混错现象。
织布工程全自动化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尤其是织机全自动化尚要解决许多难题。美国、西欧等国家的棉纺织厂里的新型纺纱体系中,已有不少形成生产线自动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