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令哈工业园区内的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品存储间内一袋袋码放整齐的水泥并不引人注目,可是,它们的身上却印证着“变废为宝”的神奇,是柴达木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西化建是柴达木盆地惟一的一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2003年9月正式投产,同年10月并购原柴达木水泥股份合作公司,形成年产水泥45万吨生产规模,企业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在海西建材工业中一枝独秀。说起柴达木循环经济,董事长丁喜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指着窗外不远处的青海碱业有限公司向我们介绍道,我们两家企业不仅在位置上距离很近,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上更是紧密相连。纯碱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正好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和添加剂,我们的水泥实现了“变废为宝”后,又销往柴达木盆地的各个行业,包括青海碱业。这就是柴达木盆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行业间的融合发展的结果。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所用的原料之一,海西化建对石灰石的粒度要求是直径5厘米以下的碎石,最初企业对开采来的粒度大的石灰石还要再进行破碎后才能用于生产。巧合的是,石灰石也是纯碱生产中的三大原料之一,而纯碱企业对石灰石的粒度要求是直径5-15厘米。青海碱业一期工程投产后,两家企业达成意向,在柏树山石灰石矿的开采中,粒度大的石灰石提供给青海碱业,粒度小的石灰石供给海西化建。这样一来,石灰石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得到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也降低了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
青海碱业一期工程投产后,5台锅炉年产生粉煤灰12万吨,而粉煤灰又恰好是水泥生产的添加剂。以前,海西化建还要从西宁拉运粉煤灰,现在这12万吨粉煤灰无偿供应于水泥生产,使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还降低了水泥企业的成本。粉煤灰颗粒小,在运输、存储过程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海西化建通过拥有密闭性能较好的运输、存储装置的优势,不仅清理了青海碱业的废弃物,还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两家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
丁喜梅最后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企业在石灰石矿的开采上每年可节约成本近200万元,粉煤灰这一项每年又可节约成本700多万元,水泥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就相应增强了,柴达木盆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必将为我们建材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者:薛 军 )
来源: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