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季度,UPS在华业务同比增长100%。” 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亚太区总裁肯·托罗4月底在北京宣布。
这是UPS与中外运分道扬镳后的“首个季度业绩”。
跟往常一样,肯·托罗将这一业绩归功于UPS良好的发展态势和中国市场的潜力。在他看来,独资后从中外运接手的网络资产将为UPS赢得更加强大的发展优势。
而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UPS正在朝着全新的“物流集团”进军。“我们将致力于全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他说。
独资进行时
在UPS与中外运长达16年的合资历程中,虽然客户和品牌掌握在UPS手里,但中外运却扮演着国内快递业务代理商和享有分红权的均权股东的角色。
也就是说,由于不可避免的合作伙伴的存在,UPS一直与中外运维持着利益分享的局面。
但是,“外资迟早要回购合资公司中的中方股权”的预言终于成为现实。2005年也因此成为一个蕴含变局的年份。
因为,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及速递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
而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从2005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允许外国快递企业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独立开展国际快递业务。
面对这一政策机遇,UPS率先于去年底与中外运达成“独资协议”。按照协议,UPS将以1亿美元获得在中国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直接服务。
据肯·托罗介绍,目前UPS已经开展了5个地区的业务转移。这5个城市的地点分别是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和深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和渤海湾地区的天津和青岛。
第二阶段将在9个地区开展业务转移。到2005年底“独资大限”的时候,UPS将全部掌控23个地区的国际快递业务活动。
“随着业务转移工作的完成,UPS品牌车车队将会增加,到今年年底我们会有500辆UPS专运车。”肯·托罗说。
另外,UPS还将重新培训自己的员工,并计划在今年底增加1700名员工。新员工构成主要来自UPS在中国设立的14个办事处,并有部分来自中外运。
据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介绍,独资以前,由于合作关系的原因,UPS在自身科技和管理方面都没有全面引入;独资以后,UPS将拥有自己的车队,并将UPS先进的数码、条码流程控制系统全面引入进来。
两个UPS
与独资同步的,是UPS正在加紧转型。
由于UPS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开展国际快递业务。很多人也因此认为,UPS是一家国际快递企业。但随着与中外运合资关系的终结,这种定位正在随着UPS的升级而改变。甚至早在与中外运合作期间,UPS就已经开始酝酿转型升级事宜。
这种改变就是,UPS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快递企业,而是实实在在的物流方案提供商。
这种变化的最好诠释,无过于UPS的LOGO更换。2003年3月25日,UPS撤消了使用42年的盾牌标志上捆扎小包裹的丝带,原来的平面设计转为三围设计。
这一转换,就像是一个冲锋号角,在快递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业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 UPS的战略升级。
“我们向客户提供的方案是完整的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不光是货物运输,还有资金的运输。”肯·托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三维设计寓意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LOGO的更换标志着 UPS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快递领域大显身手,而是要向着供应链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我们已经进行了四次LOGO更新,每一次更新,都表示业务拓展更进一步。”肯·托罗说。在过去,UPS只是提供小型包裹快递的公司。而现在,UPS在中国已变身为两家公司,一家是UPS快递公司,另外一家就是UPS供应链公司。
这与整个UPS集团在2002年前后发生的转变一脉相承。那时,基于“未来商业社会最重要的力量是‘全程供应链管理’(也就是第四方物流模式),成为供应链的链主,才是UPS未来增长的源泉”这一认识,UPS变身为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也即UPS供应链集团,由UPS资本公司、UPS物流集团、UPS货运服务公司、UPS邮件业务创新公司与UPS咨询公司共同组成,主要针对每个不同地方的具体企业,解决他们提出的特定物流服务。
“目前,UPS供应链集团在中国已有23个分公司,到2005年年底将达到35个,到2006年将达到45个。”UPS物流服务总监朱卫平说。
据朱卫平介绍,虽然2003年LOGO更新之后,就已经意味着UPS战略升级,但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其实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直到今年,“UPS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总算在中国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看到第一季度的业务增长了100%,这说明我们的战略是可行的。” 肯·托罗说。
据悉,今年3月份,UPS供应链集团公司在上海、苏州和福田分别设立了三个仓库和配送中心。朱卫平称,UPS的这三大业务基地均毗邻重要制造中心,日后将主要从事纺织品、服装、高科技产品、汽车以及消费品的进出口配送。
UPS计划今明两年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再建立20个这样的业务基地,其中2005年完成10个业务基地的建设。今明两年将在中国的仓库数量增加到60个。
而独资显然令这一布局加快了步伐。朱卫平说,UPS快递的独资,使得它在中国的链条上终于直接扣上了最后一环——对消费者的直接到达,这样的变化对UPS整个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带来的促动是双向的:一方面,可以在中国客户层面上直接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开发,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力;另一方面,这种链条的进一步完善也会反向作用于UPS的国际客户与中国客户的各种对接,促进包裹以及物流服务之外其他业务的开展。
有了快递和供应链“两驾马车”,UPS对中国市场更加看好。正如UPS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库尔特·库恩KurtKuehn说的那样:“终有一天,所有的货运飞机、轮船抵达和离开美国时,都将是满载而来,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