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陈经理的脸上绽放着一朵花。的确,作为南通集装箱装卸运输的绝对主力——南通港集装箱码头去年集装箱运输超过25万标箱,与上年相比,上升了30多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8年了,从集装箱码头竣工之日起,陈经理朝思暮想,就是这25万标箱,现在实现了,没有理由不高兴。
但是,高兴之余,陈经理又满腹惆怅,他说:“自己跟自己比,还说得过去;跟人家比,落后一大截啊。”
“老大哥”变成了“小弟弟”
说起南通的集装箱运输,外人可能很少知道,它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搬动这五颜六色的货柜,南通是长江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始于1984年,首条航线是江苏外运开通的南通至日本神户的近洋航线。随后的20多年里,先后有14家公司开通南通至香港、南通至韩国等3条国际航线以及南通至上海的内支线,南通至深圳、广州、大连、青岛的内贸线。1998年和1999年南通港集装箱运输连续两年雄居长江各港之首,是江苏集装箱运输的“老大”。
正当南通雄心勃勃要夺“三连冠”的时候,省会南京追上来,2000年南通港屈居第二,让出了“老大”的位置。与其说是“让”,不如说是“丢”。这一丢不要紧,近几年位置一滑再滑,2002年从第二跌到第三,2003年又从第三跌到第四。去年情况更不妙,南通港集装箱28万多标箱,对面的张家港30多万标箱,省会南京接近50万标箱,北面的连云港更是达到55万标箱。昔日的“老大哥”变成了如今的“小弟弟”,而且这个差距是越拉越大。
知己知彼找差距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牵动万人心。去年由南通市港务管理局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调查,初步摸清了其中端倪。
一是航线少。航线是集装箱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航线就谈不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近几年南通3条近洋航线受到严重冲击,日本航线原来每周3班,现在每周一班;香港航线原来每周一班,现在半月一班;韩国航线虽然还在,但没有船开,基本上是用驳船把箱子拖到张家港。
二是时间长。南通集装箱有40%的货物是流向日本的,以现在的状况,一批货从南通装箱上船,至少要3天以后才能到达日本,而从上海走是“绿色快航”,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不少商家放弃了南通港。
三是价格不占优势。稍举一例,一只箱子从南通走和从上海走,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差不太多,而上海船公司多,为了应对竞争还不时地有些打折优惠,何乐而不为呢。
诸如此类,南通集装箱运输陷入了恶性循环,箱子少,航线就少;航线少,箱子就更少。近几年,南通地方经济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在发展,一年的集装箱生成量近百万标箱,据业内人士分析,南通有70%的箱子走公路拉到上海去了。
上海港辐射机遇显现
上海作为全国港口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和辐射更不可低估,也正因为这样,上海给长江港口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5年,投资上百亿的上海大小洋山港区即将投产,上海港的中心将由长江口转移到大小洋山,原来长江中的集装箱内支线不可能直接到达东海上的大小洋山,必定要在长江下游选择一个中转港。从经济规律和运输规律上讲,靠入海口距离越近越好,太仓、南通、张家港三地是商家首选。陈经理透露,已有船公司亲往现场考察了南通港。
如果南通能在这次竞争中胜出,那将成为整个长江上集装箱的中转基地,不仅南通本地的箱子,就是长江中上游的箱源,也会向南通聚集,国家给南通港定位的集装箱支线港呼之欲出。如果南通在这次竞争中败北,那结果也可想而知。
然而,南通和太仓、张家港相比,集装箱运输的硬件、软件都有距离,难怪陈经理忧心忡忡。
冲击30万标箱这道坎
上天赐给南通得天独厚的江海优势,南通也因通江达海吸引了商家的眼球。南通的集装箱运输怎么发展?许多致力于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人士发表了很好的看法。
首选就是加快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陈经理算了一笔细账,现在的集装箱码头由于去年投入1.28亿元进行技改,通过能力已经达到了25万标箱,如果再改造一下,也就是30来万标箱,再多就会“消化不良”,这和支线港的要求相去甚远,当务之急是快上新泊位,扩大南通港集装箱通过能力,特别是要选择和船公司联合经营,借船出海,“抱团”发展。硬件上去了,就有了发展的基础,才能重现昔日辉煌。
其次是要用新的理念经营集装箱运输。几年前,南通、连云港的位置和现在刚好相反,一个冠军,一个垫底。几年后的今天,南通和连云港就调了个个。缘何如此?答案也要从几年前找起。那时,连云港集装箱运输经营队伍就已经深入到豫、陕、晋、甘和新疆,就连集装箱一直从南通走的盐城地区,有些厂家如今也改走连云港。
当然,政府的支持、扶植也必不可少,有时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出台一些措施防止南通的箱子外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南通企业从南通运输集装箱;从整体上优化口岸环境等。
“30万标箱是集装箱发展的一个‘坎’,南通集装箱正面临这个‘坎’,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冲过去就光明一片,冲不过去,再发展举步艰难。”有着几十年港口工作经验的“老码头”、港务管理局局长施伯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