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秦皇岛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期间,随便敲开一个煤炭企业销售代表的房间,满屋的花篮、水果和名酒足以让人深切体会2004年中国煤炭市场的紧俏。
2001年以来,中国煤炭市场一扫多年来的低迷状态,煤炭价格迅速飙升,2004年达到了顶峰。其速度之快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紧缺”、“抢运”、“限载”、“炒煤”、“矿难”、“关闭”……一直是2004年中国煤炭市场的关键词。其中,煤炭资源的紧缺尤其是电煤的紧缺正是市场机制运作下煤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电力其需求量占据了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资源相对过剩。为了振兴国民经济,国家曾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对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投资。随着一大批高耗能企业的投产,在GDP一路攀升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正在逐步扩大。由于高耗能产业从投资到投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高耗能产业开始大批量投产的时候,电力资源已经开始出现局部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大批发电厂(其中70%以上是火力发电厂)开始投资建设。这些电力项目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使煤炭行业结束了1998年以前的过剩状况。
电力行业投产能力增多,虽然有利于缓解电力紧张形势,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无序建设,加剧了煤炭供应的缺口。有数据显示,电力行业在2003年投产3500万千瓦的基础上,2004年各类电站开工规模高达1.5亿千瓦,投产5100万千瓦。目前全国在建规模2.8亿千瓦,其中未经国家核准而擅自开工建设规模高达1.2亿千瓦。估计2004年投产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运输环节无疑是煤电双方之间合作最大的障碍。在中国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堆成小山一样的煤炭运不出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目前煤炭运输占到铁路货运能力的45%以上。中国大部分重要煤炭运输线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再加上去年七八月份全国规模的惩治“超载”运动,对煤炭运输造成不小影响。
在煤炭市场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煤炭价格尤其是电煤价格日益成为煤、电两大行业博弈的焦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05年度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今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签订的合同约束的电煤价格将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含税车板价为基础,在8%的幅度内,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目前,这个8%的煤价涨幅正是煤、电两大行业争执不下的关键。尽管国家发改委涨幅8%的调子已经定下来,但是,煤、电两个行业并没有放弃长久以来的利益博弈。煤炭企业一直在为2005年电煤订货价格超过8%的上涨幅度而努力。他们希望利用紧俏的市场形势,突破8%的幅度限制。同样,电力企业也以“电价以国家指导价格为基础,没有完全放开”为砝码,希望通过政府的调控将电煤价格控制在8%的涨幅以内。他们希望自己能坚守防线,对方先于自己妥协。
中国煤、电两大行业的现状是市场煤、计划电。政府为了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一直没有放开电价。很多专家认为,在煤、电顶牛情况下,政府往往会选择让煤炭企业作出部分让步。因为,煤价上涨,直接导致电力成本增加。一旦电价上涨,中国绝大部分行业生产成本将随之上涨、老百姓生活负担也将随之加重。这样会增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危险。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主要的大型煤炭企业多半是国有企业,这些国企领导的组织觉悟会让他们在最后的时刻选择服从国家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毕竟,在早几年的困难时期,大同煤矿这样的大型煤炭企业还有过“工资230元,大家一起过难关”的先例。
然而,有关2006年后中国电力紧张形势将有所缓解的数据分析,让目前还处在幸福时光中的煤炭企业颇为担忧。他们依然怀疑煤炭行业是否会在市场的极度火爆后回复到低迷的状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前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在煤炭行业的重要会议上总强调煤炭企业应居安思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