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电力设备行业又一次轮回:一收就死?

电力设备行业又一次轮回:一收就死?

发布时间:2004-12-2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行业新闻

导  读:

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严格执行,电力设备企业可能遭受的打击难以预料IC图


  本应走在一个经济周期前面的电站投资,却再次以“井喷”的方式对需求进行后发式地强烈反应,进而将真正的难题和风险传导给了中下游企业及金融部门,接下来的故事是,这些企业要把订单变成钱———难上加难。

  中国电站工业链看起来像一个反应迟钝的巨人,以至于在2004年中国总计7500亿元电站投资的大盘子里,12月初突然被发改委砍掉了4500亿元之后,至今没有看到国内电站设备巨头们作出明确的现实回应。

  “我们已经把国家发改委有关对电力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的文件和资料发到各个电力设备企业的手中,目前还没有收到清理结果,但影响肯定有。”12月24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林以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林以达的看法是,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严格执行,这次对电力投资的清理力度将很大,对电力设备企业的打击难以预料。

  清理违规电站殃及电力设备

  今年12月初,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认真清理违规电站建设项目。对于违规在建电站项目,电网企业不得为其接入系统,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不得为其提供贷款,国土管理部门不予审批用地,交通运输部门不予安排运力或铁路接轨,设备制造企业不予供应设备。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公开提醒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一定要优先安排国家批准项目的生产,否则一旦设备需求出现大起大落,将给生产企业带来严重危害。

  类似的提醒,电力设备企业早就听到过。出于对电力设备需求猛增的质疑,林以达在今年初就已经对协会的会员企业提出过警告,但是,“现在企业都强调市场经济,我们的提醒根本不起作用。”

  对于发改委的《意见》和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的提醒,企业反应不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设备企业人士表示,“我们已按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意见,保证国家已审批通过项目订单,对一些‘来历不明’的订单我们非常谨慎,有的订单干脆就取消了。”

  也有企业对宏观调控持观望态度,“文件是下来了,但最终的结果还取决于发改委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600875)董事会证券事务代表黄勇表示,如果此次调控侧重于小型发电项目,那么从公司产品结构来讲,反而对公司有利。东方电机以生产大型的水电机组为主。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这次的宏观调控在现实中是否能发挥作用,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因为缺电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按照发改委公布的数字,2004年经国家批准开工的电站项目为6110万千瓦。而据初步统计,今年各类电站开工规模高达1.5亿千瓦。这意味着,如果严格贯彻文件要求,被要求停建的开工电站规模将近9000万千瓦。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通用的千瓦所需投资额来计算(每千瓦电力投资5000元),2004年7500亿元电力投资的大盘子,一下子被砍掉了34500亿元。

  按国家规定,电站在开工之后即可订购设备。但由于电站建设“一哄而上”,电力设备的供应已经趋紧。

  林以达表示,有很多电力企业为了抢设备,电站还未开工就已经预订设备。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站辅机分会透露,由于订单增长势头太过强劲,电力设备厂家曾在今年初对部分不可靠项目的设备订单和生产计划进行了调整,但厂家的生产任务依然饱满。

  电力设备行业的又一次轮回

  记者了解到,东方电机现在手里握有订单超过160亿元,今年的实际生产能力基本可以实现1200万千瓦,已经是目前世界最大发电机组制造商之一。但是东方电机目前的产能仍然无法满足该公司2005~2007年的生产需求。

  此外,东方锅炉(600786)、国电南自(600268)、平高电器(600312)、许继电器(000400)、龙净环保(600388)等电力设备企业的订单都处于高位,2005年的生产任务也已排满。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前几年,国家对电力投资采取严厉的限制政策———“三年不上新项目”。受此制约,电力设备业几乎“三年不开张”。2000年时,行业内几家主要企业的产量均降到“九五”以来的最低点。

  被称为电力设备行业“三大动力集团”的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也都因此陷入亏损或亏损边缘。

  去年开始,由于缺电引发电力投资热潮,与电力投资高度相关的电力设备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幸福时光”。

  据悉,上海电气集团这两年承接的合同已相当于过去50年产量的一半。进入2004年,有的企业年合同额比上年增加了3~4倍,预计全行业今年全年产量肯定突破4亿千瓦。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林以达分析:电力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由于担心拿不到设备,都纷纷抢先订货。而电力设备企业往往采取先把合同签下来的策略。这是导致订单猛增的主要原因。

  但是,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电力设备是否会进入又一次轮回?

  刘纪鹏认为,现在就确定对电站建设的宏观调控会累及设备行业,未免为时太早。“电力设备企业要根据明年的经济运行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

  林以达也表示,即便国家对电站项目进行严格清理整顿,对电力设备行业的影响最早也要到明年才会有所体现。

  按照发改委的规划,2003~2005年,年均电力建设投资增长2400亿元,投资增幅40%。其中电站设备占50%~60%,需要6000亿元投资,电网设备占30%~40%,需要3600亿元投资。

  东方电机的黄勇表示,只要宏观调控不使公司的订单被砍掉40%~50%,东方电机在今后三年内仍将继续保持“井喷行情”。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机设备厂商大多订单充足,生产排到了2007年,产能已经到极限。资金风险如何规避

  事实上,电站建设高潮来得如此迅猛,电力设备企业是始料未及的。突然激增的订单,令很多设备制造企业措手不及。

  沈阳变压器厂现在正在加紧对旧车间的技术改造,同时,刚投入运行的新车间已开始紧张的生产。

  此外,保定的天威保变(600550)今年的产能已由原来的2000千伏安增至3500千伏安。

  从目前的情况看,技改、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生产线规模是被较多企业采用的方式。大规模投资修建新厂房的企业虽然也有,但数量不多。

  “我给企业打过招呼,希望他们不要盲目扩大投资,增加企业风险。效果有,但是不大。”林以达对此很无奈。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前几年这些企业大多“无米下锅”,资金量并不充裕,即便是想大量投资扩大产能,也是有心无力。而且这次的订单增长是突然形成的,企业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和实施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

  此外,电力设备生产周期较长,导致收入的确认周期相应拉长。一个订单大多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因此,这两年的新订单还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收入。 

不过,设备制造企业正在加强对产品预付款的控制。据了解,由于发电设备市场主、辅机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6年、2007年,有的新建电厂项目,主机甚至订不上货。设备供求紧张也使得厂家调整了设备款的支付方式和首付款的比例。

  有些设备厂家甚至要求预付60%的定金,才能安排生产。与此同时,发电设备的合同价格也在今年抬升了30%~40%。

  尽管如此,设备制造企业的资金风险仍然存在。林以达指出,企业现在拿到那么多合同,可电力企业最后能不能拿出那么多钱?

  据林介绍,前些年电力行业与电力设备行业之间就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债务关系,前者拖欠货款的现象屡有发生。现在,一些电力设备企业仍在担心,会不会交货时仍拿不到钱?

  而且,电站建设本身就是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投资,设备价格的上涨直接加大了发电企业的投资成本,此外,电力设备价格的上涨是否会抵消发电企业的利润仍未可知。

  如果国家对电站建设的清理如期展开,银行将停止对发电企业的贷款。这意味着设备制造企业正在生产的设备有可能最后会拿不到剩余的货款。

  所以,发改委最终会对电站项目的清理采取何种措施,已不仅仅是发电企业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设备制造企业的订单和资金回收。

  林以达对此很担忧:设备合同已经签好,企业只能按合同生产,到最后如果发电企业拿不出钱来,“设备制造企业只能把苦往自己肚子里咽,别无他法”。

  为了化解和分散风险,一些设备制造企业正在采取外包的方式,在“提高”产能的同时,降低市场风险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接受外包的不再是民营企业,而是外资企业。

  跨国公司“黄雀在后”

  2003年8月,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汽轮机厂率先宣布业务外包。东方锅炉的董事会秘书贺建强不久前也表示,东方锅炉目前还有近260亿元的订单有待消化。因订单太多,东方锅炉自身的生产能力不足,不得不将很多订单外包。

  其他订单满满的主要设备制造商也都采取外包的方式,以此获得更快的销售额增长,同时也牺牲了部分毛利率。

  在这些外包的订单中,少部分只是把产品初级加工部分外包给规模较小的企业。大部分的订单则以完整外包的形式交给国外的生产厂商。 

12月,三峡工程总公司分别与西安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和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签订了500千伏气体绝缘开关的供货合同。这两家公司随后又与ABB签订分包合同,把右岸发电站的主要设备部件外包给ABB。

  目前,欧洲、日本、韩国的各种设备和钢铁企业纷纷加入到中国发电设备的配套生产中。“过去是我们给老外打工,现在是老外为我们打工。”不少电力设备企业对此极为自豪。民营企业缺席

  由于电力设备属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垄断特征,而且国家对这一产业仍采取许可证制度,民营资本在这一轮竞争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在民营资本集中的行业中,最有可能受此轮行业景气影响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虽然也有少量订单,但其中的利润早已被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电力紧缺等因素抵消。正泰、耀华、天正等温州知名的低压电器厂商都表示,这一轮电力投资热对低压电器影响很小。

  其实,在国内企业分包出去的订单中,有不少产品或者是其中的核心部件是企业本身没有能力生产的。必须依靠掌握这些技术的外资企业才能完成订单。据了解,我国特大型发电机组的市场已被外国公司占去了一半左右。

  而且,目前国内进口的部件和材料不只是国内没有产能生产的,更多的是没有技术生产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电力设备市场主要进口的超临界转子、大型铸锻件、耐高热、耐腐蚀钢管等许多部件和材料,都是国内没有技术生产的。

  以一个60万千瓦的调速给水泵为例,国内只能做外壳和底座,心包、液力偶合器等核心部件只能依赖国外进口。

  在国内企业把订单纷纷外包的同时,已在中国盘踞多年的西门子、ABB、阿尔斯通等跨国企业也趁此机会大卖发电设备。

  ABB集团(中国)公司公关部的李晓明更是直言:中国主要的输配电项目,ABB均有不同程度的介入。

  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如今,连外包的订单都流到了国外厂商的手里。

  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重点也开始发生变化:从贸易和技术转让变成生产基地,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目的就是占据中国巨大的市场。

  对此,国内企业也无暇顾及。林以达表示,“这两年设备订单激增打乱了很多设备企业的发展步伐,现在又面临国家宏观调控可能带来的影响,他们现在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与跨国企业竞争的问题。”(本报记者沈柬贝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ab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实施

下一篇: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行业新闻
  • 精品纷呈,亮相INTERKAMA China 2003

    全球生产及过程自动化领域的盛会--INTERKAMA China 2003于3月18至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欧姆龙作为全球自动化领域的著名公司,此次展会以强大阵容出席,集中展示了其在传感与控制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应用及工程实力。    欧姆龙此次参展的主题是"OMRON以传感与控制技术为核心提供完

  • 金山股份煤矸石57万千瓦热电厂项目获批

    金山股份(600396)控股子公司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该电厂项目装机规模57万千瓦,选用2台13.5万千瓦超高压单抽凝气式热电机组和2台15万千瓦超高压凝气式发电机组,配4台480吨/时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动态总投资为24.24亿元。预计四台发电机组将于2007年年

  • 广西节后继续力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广东工矿企业开工,“粤电送桂”电力由节日期间的199万千瓦下降到75万千瓦,而广西水力发电只有60万千瓦,火力发电200万千瓦,按计划指标电力缺口达55万千瓦。       春节初一至初七放假期间,广西电网平均负荷372.6万千瓦,同比增加19.2万千瓦,增

  • 全国煤炭订货:电煤定价原则已出台 企业自主定价不得非法干预

    2004-12-31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已延续了40年之久的全国煤炭订货会,12月29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悄然开幕,但会议名称改为“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    报道称,最为引人瞩目的2005年电煤定价原则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称:任何政府

  • 明年我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优先考虑五大行业

    新华网 刘铮 张洪河 2004-12-31         2005年我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将优先考虑电力、化肥、冶金、居民生活和出口五大行业。       记者30日从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上了解到,2005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将优先

  • 2004年缺电形势异常严峻 危机催逼电价改革

    中华工商时报 周勇刚 2004-12-31       电价进入上升通道    今年年初,记者在出席中国大唐电力工作会时,其总经理曾私下对记者坦言:2004年中国将遭遇的是一场电力危机。    记者非常敬佩这位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因为在此前一段时期内,国家一些主管部委对外统一口径是:缺电。&n

  • 煤电联动”即将出台 居民电价一年最多调一次

    京晨报 李隽琼 2004-12-31       从昨天下午开始,全国一些重点的煤企和电企将要展开一场为期一周的“角力”。千呼万唤的“煤电价格联动” 电价随煤价变化而相应浮动的价格形成机制方案有望彻底揭开。    在秦皇岛召开的这个“2005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前身是有40多年历史

  • 政府干预能否化解能源“瓶颈”

    中国能源“瓶颈”的状态在二00四年演绎到极致。     中国二十四个省市先后出现大规模缺电。缺电,使无数城市灯色黯然,成千上万的工厂无法正常生产,人民生活受到难以言喻的困惑。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进入冬季以来,这种状况虽然有所缓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全国电力市场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