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青岛发电厂二期扩建热电联产工程巡礼

青岛发电厂二期扩建热电联产工程巡礼

发布时间:2004-12-1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行业新闻

导  读:

(2004-12-16)  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阅读59次 
 
 
 
 
绿色奥运呼唤规模型热电联产——青岛发电厂二期扩建热电联产工程巡礼 
    新奥运,新青岛! 

    2008“绿色奥运”选择了青岛,这给发展中的青岛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奉献一个全新的青岛”已成为青岛市的决策者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目前,青岛的城市建设在“绿色奥运”这一崭新目标的强大拉动下,已迅速驶上了城市建设的“快车道”:东西快速路一、二期工程的竣工通车;长达30多里的沿海步行道的建成开放;第一、第三海水浴场的翻新改造竣工;汇泉广场的全面彻底翻建;青岛修船厂的举家西迁;大麦岛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兴建…… 

    为彻底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全市共迁出污染严重企业60家,淘汰燃煤锅炉2300余台,新增绿地161万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 

    作为2003年青岛市三项拟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之一——青岛发电厂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目前筹建的情况如何呢? 

    为了岛城的碧海蓝天 

    走进青岛发电厂,满眼绿色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惊诧于这里的花园式管理:道路两旁树木葱郁,花香四溢,以蓝天、大海为幕,掩映着一幅清新、舒适、秀美的动人画卷。置身这样的环境,真是令人身心愉悦,神清气爽。 

    厂区的迎门大道前一幅巨型宣传标语:“辉煌,只是曾经的历史;创新,才能推动未来。”似乎透射出青岛发电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角逐国际电力舞台的雄心壮志。 

    在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青岛发电厂已逐步确立了持续发展的“忧患意识”:决不为企业一时的利益,而损害社会的利益。“环保与效益并举”的经营战略,使青岛发电厂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为适应青岛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该厂逐步加大了对粉煤灰的治理力度,并使之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作为每天消耗5000吨煤的青岛发电厂,为了不让粉煤灰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垃圾”,一方面投资兴建了储灰场,敷设了输灰管道,使灰浆集中排放,同时,利用环保贷款500万元对老厂灰浆系统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灰浆外溢污染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先后投资分别引进了美国UCC公司的干灰处理系统和一、二级干灰分选系统,分选出的粉煤灰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市政修路、做水泥填加剂,还可用来制作新型墙体材料。 

    2002年,该厂二期粉煤灰设备上马后,总分选量达到了每年40万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岛市粉煤灰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配合青岛的“绿色奥运”工程,青岛发电厂专门制定了粉煤灰“零排放”计划,对电除尘器、干灰设备进行了改造,筹资250万元新建了1200立方米的储灰罐,并采取措施强化粉煤灰的销售力度,将粉煤灰打入了国际市场。 

    2003年8月,青岛发电厂与国外一家经销公司签订了2003至2008年的长期供货协议。协议规定,青岛发电厂每年将向其提供10到20万吨的粉煤灰货源,使青岛发电厂成为全国电力系统首家出口粉煤灰的企业。从2003年5月至今,青岛发电厂已向国外输运粉煤灰32000多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0年4月,青岛发电厂抓住青岛市政府为保护耕地,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机遇,投资1000万元与青岛市建材公司组建了鲁能加气混凝土建材有限公司。以一种新型建材——加气混凝土砌块,填补了青岛市建材行业的空白,成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伴随着二期扩建热电联产项目的立项,青岛发电厂正在积极筹建粉煤灰承重砖和加汽砼砌块等新型环保建材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该工程总投资约4000多万元,将于今年底开工,2005年6月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加汽砌块20万立方、粉煤灰承重砖一亿块,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针对青岛市淡水资源匮乏和废水污染的问题,该厂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污水,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此,他们提出了废水排放的改造目标。2002年,投资1200多万元,上马废水处理工程,采用生化处理、气浮处理、隔油处理、混凝处理、中和处理、反渗透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进行深度多梯次处理。目前,青岛发电厂已具备日处理工业废水1600吨、生活污水600吨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厂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和重复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淡水50多万吨。同时,他们还通过对循环水泵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将淡水冷却水系统改为海水冷却水系统,取得了每天节约淡水800吨的节水效果。 

    发展无止境。青岛发电厂并不仅仅满足“环保与效益并举”的经营战略所带给企业的繁荣景象,而是在抓好主导产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及时提出了“热电联产、二元推进”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步明确了以热定电,热电并举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真正闯出了一条适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振兴之路,长久之路。 

    在青岛发电厂一期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设期间,该厂的决策者就发现老机组设备陈旧落后、污染严重的问题,必将滞障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便计划将老机组改为供热机组。时隔不久,全国各地大型发电机组的陆续上马,使小型发电机组暴露出的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愈加突出。当国家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通知下发后,青岛发电厂已经根据青岛市的实际需要,成功地在1998和2001年分别安装投产了两台供热机组,并以每小时260吨的供热能力成为青岛市最大的供热基地,解决了方圆5公里以内部分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的供汽问题。 

    青岛发电厂的供热机组投入运行后,原青岛市的老工业基地四方区,共拆除蒸汽量每小时10吨以下的小型锅炉283台、工业烟囱210个,使供热区内的二氧化硫和飘尘的年平均浓度分别减少了25毫克/立方米和12毫克/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四方区的大气质量,净化了青岛市的空气。为此,1998年以来,青岛发电厂连年被青岛市评为“环保工作先进单位”。 

    青岛发电厂供热机组的投入运行,不仅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展绿色工程,改善岛城环境,满足“绿色奥运”的大气环境需求,是青岛发电厂矢志不渝的追求。为配合青岛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青岛发电厂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已正式启动了海水脱硫工程。该厂充分利用濒临海边的地理优势,引进国外海水脱硫关键技术,利用海水作为脱硫剂,通过海水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和暴气后,达到脱硫目的,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脱硫效率也将高达90%以上,“绿色效益”十分突出。 

    由此可见,如果说,青岛发电厂良好的环保基础为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提供了优良的内部环境,那么,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必将成为青岛市政府“青睐”青岛发电厂的重要科学依据。 

    绿色奥运的热切期盼 

    青岛发电厂厂长王文琦深情地说:“热电联产项目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市政府非常重视。我们决不能在这个关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项目上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好。” 

    “绿色奥运”的规划是全方位的,是长远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体。它在体现绿意盎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需求的同时,还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青岛市2002—2010年燃气热力专业规划》已经将青岛发电厂的两台热电联产项目编入其中,这充分表明:青岛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对于青岛市建设“绿色奥运”城市,举足轻重。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青岛的经济发展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城市热化率滞后,环境污染难以控制,已成为处于全面建设“绿色奥运”城市的“绊脚石”。 

    据了解,青岛的城市集中供热起步较晚,市内四区的热化率仅为17%。而据建设部统计: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供热的城市热化率平均为29.1%;1998年,山东省的济南、烟台以及淄博等城市的热化率也都分别超过了29%、34%、21%,青岛市与其相比差距甚远。 

    青岛城市的热化率低,不仅带来居民采暖难的问题,还引发了小型锅炉的使用和居民小煤炉的采暖,造成煤炭燃烧后大量二氧化硫的肆意排放,使大气污染严重。据《“十五”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明:到2005年,全市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将达到17.4万吨和7.26万吨,分别较2000年增长26.5%、29.0%。这一态势与青岛“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严重不符。 

    可青岛市目前供热区内仍有工业用锅炉及居民采暖锅炉107台,其中单台容量在10吨/小时以下的占较大比例,总装机容量为1076吨/小时,民用生活采暖热负荷约420MW,折合锅炉蒸发量约600吨/小时。 

    同时,大部分地区尚未实现集中供热,一些自行供热的小锅炉设备陈旧,热效率仅有50-65%,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供热质量差,燃煤浪费严重的问题。据青岛市有关部门调查,青岛市区实际每年耗煤量达115万吨左右,有相当部分在浪费之列。如果规模型热电联产机组投入运行,不仅浪费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每年还可节约燃煤32万吨,折合人民币1亿元。这样,既可以使热效率提高到85-90%,解决小型锅炉和小煤炉采暖热效率低的问题,又能使环保得到有效的保障。 

    由此看来,如果不尽快改善供热结构,发展规模型洁净能源,势必导致“绿色奥运”绿意难寻。可见,启动青岛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可谓“对症下药”“恰逢其时”。 

    如果两台热电联产机组在近几年内相继投入运行,不仅可以陆续停运供热范围内的107台工业及采暖锅炉,拔掉市区和前海一线有碍观瞻的烟囱29根,替代锅炉容量每小时776吨,并可取消大量的居民居住区的噪声源。由于燃煤量的减少,灰渣、污水以及烟气排放量也将相应减少,每年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分别减少8万吨及2万吨,对于净化岛城空气,提高岛城人民的生活质量那是再好不过的。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青岛市老城区的工业大多分布在青岛发电厂经济供热半径之内,不仅工业热负荷集中,而且,人口居住稠密,居民采暖用热负荷也非常可观。因此,在青岛发电厂建设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可以使该厂的供热能力达到每小时800吨,最大输送距离13.8公里。可替代供热面积60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684万平方米,基本可以满足供热区域内的供热需求。由此看来,青岛市政府决定在青岛发电厂建设大型热电联产机组的选址是十分慎重,十分科学的。 

    另据统计,2002年青岛市的GDP同比增幅达14%,2003年同比增幅达15.8%,2004年计划增长13%以上。由青岛市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可以预见,电力需求也必将与日俱增。 

    年初,青岛市有关部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预计, 2004年用电负荷将为270万千瓦,2005年用电将高达300多万千瓦。作为山东电网中最大的地区级电网之一的青岛电网,其电源一方面来自青岛市的青岛发电厂和黄岛发电厂,另一方面,不足的电源则依靠山东电网向青岛市输送。而目前,青岛和黄岛两个电厂的发电能力仅为133万千瓦,网送电为60—80万。从数字上看,青岛电力的缺口仍然很大。更为严重的是,2002年,青岛首次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这给正处于大踏步经济建设中的青岛市敲响了警钟:如果长此以往,电力不足的局面必将成为制约青岛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此可见,选择在青岛发电厂加强电源建设,青岛市政府也是经过慎重考虑和取得科学依据后而作出的决定。 

    从地理位置上讲,青岛发电厂处于山东电网的末端,青岛市区的电力负荷中心,因此,在青岛发电厂扩建新机组,加强电源支撑,对于提高青岛地区的用电可靠性,克服远距离送电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城区用电,保证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尽早在青岛发电厂扩建新的发电机组。据统计,青岛发电厂两台热电联产机组投入运行后,每年发电量约为37亿千瓦时,基本上可以保证青岛市在一定时期内的用电需求。 

    据青岛发电厂厂长王文琦介绍,在一期扩建工程中,青岛发电厂已经投资5亿多元,将二期工程所需的场地、输煤栈桥、化学水处理等公用设施一并建成了。有了一期奠定的基础,二期工程可大大节省工程建设的资金和时间。 

    规模型热电联产呼之欲出 

    青岛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对于青岛市的城市发展和生态环保意义重大,非同一般,开工建设该项目已是迫在眉睫。 

    对此,青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2003年青岛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岛发电厂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建设项目是2003年青岛市三项准备开工的项目之一,要求青岛发电厂加快该工程的筹建步伐;2004年,在青岛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青岛发电厂的扩建问题又一次提上了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市政府的领导为促成该项目的尽快上马,曾就青岛的“绿色奥运”筹备情况以及青岛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对于“绿色奥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程到国家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同时,青岛市政府多次委托青岛市计委的主要领导和青岛发电厂的主要负责人一起进京汇报工程的筹备情况。 

    2004年,青岛市全面启动了“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将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以及控制燃煤含硫量,实施集中供热规划,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由此可见,青岛发电厂的热电联产项目对于青岛市实施城市规划,达到“绿色奥运”的需求,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华电集团也极其重视并大力支持青岛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工作。据了解,2003年1月13日,中国华电集团刚刚成立15天,便与青岛市政府正式签订了二期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的合作意向书;7月,在中国华电集团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上,总经理贺恭表示:青岛发电厂两台热电联产项目,要在9月17日正式启动施工准备工作。并强调指出,一定要加快热电联产项目的前期筹备,把工程建设好,真正让岛城的老百姓受益。同时,贺总还专门书呈国家有关部门,充分阐述了热电联产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热电联产项目的早日审批立项创造了力所能及的条件。 

    当所有的支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和浓厚的扩建氛围时,青岛发电厂也在深刻地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以百倍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两台热电联产项目的筹建之中。 

    热电联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青岛发电厂厂长王文琦说:“对这样的一项好工程,我们不仅要建设好,还要让它形成“产业”。要让青岛市和青岛市的老百姓充分受益。” 

    2003年,青岛发电厂在青岛市政府和中国华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了二期热电联产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 

    2003年9、10月,青岛发电厂分别完成了接入系统报告、青岛发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安全设施预评价报告、输配热网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审查工作。 

    2003年11月20日,青岛发电厂二期热网输配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青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审批;12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批复了二期电力接入系统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8月4日,青岛发电厂二期热电联产项目正式获批复,标志着该厂两台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工程正式立项。 

    青岛发电厂二期扩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筹备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有目共睹。 

    青岛发电厂正进一步加大二期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的筹备力度,在为2005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6年第二台机组投入运行奠定着坚实的基础。绿色奥运呼唤规模型热电联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青岛市政府、青岛市的人民以及青岛发电厂的1600余名职工翘首以待,正热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9eg.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新纤维的发展为开发纱线品种提供了前提

下一篇:中国电线电缆业对铜需求居世界首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行业新闻
  • 精品纷呈,亮相INTERKAMA China 2003

    全球生产及过程自动化领域的盛会--INTERKAMA China 2003于3月18至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欧姆龙作为全球自动化领域的著名公司,此次展会以强大阵容出席,集中展示了其在传感与控制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应用及工程实力。    欧姆龙此次参展的主题是"OMRON以传感与控制技术为核心提供完

  • 金山股份煤矸石57万千瓦热电厂项目获批

    金山股份(600396)控股子公司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热电厂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该电厂项目装机规模57万千瓦,选用2台13.5万千瓦超高压单抽凝气式热电机组和2台15万千瓦超高压凝气式发电机组,配4台480吨/时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动态总投资为24.24亿元。预计四台发电机组将于2007年年

  • 广西节后继续力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广东工矿企业开工,“粤电送桂”电力由节日期间的199万千瓦下降到75万千瓦,而广西水力发电只有60万千瓦,火力发电200万千瓦,按计划指标电力缺口达55万千瓦。       春节初一至初七放假期间,广西电网平均负荷372.6万千瓦,同比增加19.2万千瓦,增

  • 全国煤炭订货:电煤定价原则已出台 企业自主定价不得非法干预

    2004-12-31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已延续了40年之久的全国煤炭订货会,12月29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悄然开幕,但会议名称改为“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    报道称,最为引人瞩目的2005年电煤定价原则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称:任何政府

  • 明年我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优先考虑五大行业

    新华网 刘铮 张洪河 2004-12-31         2005年我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将优先考虑电力、化肥、冶金、居民生活和出口五大行业。       记者30日从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上了解到,2005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将优先

  • 2004年缺电形势异常严峻 危机催逼电价改革

    中华工商时报 周勇刚 2004-12-31       电价进入上升通道    今年年初,记者在出席中国大唐电力工作会时,其总经理曾私下对记者坦言:2004年中国将遭遇的是一场电力危机。    记者非常敬佩这位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因为在此前一段时期内,国家一些主管部委对外统一口径是:缺电。&n

  • 煤电联动”即将出台 居民电价一年最多调一次

    京晨报 李隽琼 2004-12-31       从昨天下午开始,全国一些重点的煤企和电企将要展开一场为期一周的“角力”。千呼万唤的“煤电价格联动” 电价随煤价变化而相应浮动的价格形成机制方案有望彻底揭开。    在秦皇岛召开的这个“2005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前身是有40多年历史

  • 政府干预能否化解能源“瓶颈”

    中国能源“瓶颈”的状态在二00四年演绎到极致。     中国二十四个省市先后出现大规模缺电。缺电,使无数城市灯色黯然,成千上万的工厂无法正常生产,人民生活受到难以言喻的困惑。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进入冬季以来,这种状况虽然有所缓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全国电力市场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