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韦尔现金流:谨慎收购与专业拆分的润滑剂
世界500强韬略
Rockwell Automation(罗克韦尔自动化)
2002年财富500强排名第409位中国市场:“引擎”还是“化油器”
春风得意马蹄疾,用这句话来形容夏明伟(Scott Summerville)十分贴切。
2003年6月,夏卸任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中国区总裁,被正式任命为亚太区总裁。
由中国起步走向亚太,夏明伟划出了一条令人鼓舞的事业轨迹。对个人而言,这仅仅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新的历程;对中国市场来说,这则是来自罗克韦尔自动化总部的肯定和更大的期待。
7月末,记者约到了他的专访。等待20分钟后,夏明伟出现了。顿时,安静的会议室一下子变得充满笑声。
夏明伟的开场白就说明了这点。他直接将这次任命解释为:总部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引擎的作用,所以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人来把握亚太市场。这个聪明圆滑的美国人一席话,让在场的中国人非常受用。
不过细究“引擎”的含义,受用之后让人怅然若失。2002年,罗克韦尔花巨资收购三星电子公司的控制器部门,打造成庞大生产基地的同时笼络住了大客户。而夏明伟在中国工作三年中,除了建立一些“小型”组装生产基地之外,并没有庞大的投资或收购行为,其原因是“收购标准十分严格”。
夏明伟曾经对国内媒体说出过自己的真实想法: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那些在中国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的全球大客户是罗克韦尔非常重视的领域。例如三星、杜邦等等。
显然,罗克韦尔自动化将目光聚焦在蜂拥中国的国际公司身上。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但,暂时还不是罗克韦尔的工厂。
本报记者 范君
北京报道
竞争:总体拥有成本
《21世纪》:你曾经提到在任职的三年里,罗克韦尔中国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具体的数字来证明吗?比如中国业务在全球的比重或增长速度。
夏明伟((ScottSummerville,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亚太区总裁):对任何一个全球工业自动化公司来说,中国目前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的比重都不会太大,毕竟世界太大了。不过要看到中国三年来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业务发展速度达到14%-15%。
与三年前相比,中国业务在罗克韦尔全球业务中所占比重翻了一倍。
《21世纪》: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很多实力强劲的自动化控制公司,包括西门子、ABB等竞争对手,罗克韦尔如何界定自己的竞争优势?
夏明伟: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不采取低价策略,而是为客户提供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曾经有一家大客户(不方便透露它的名字),需要更换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控制部分,工程要求在更新电气控制部分的同时保留原有机械部分。很多自动化厂商加入了竞争,提出用18-20天来完成。这项工程的确很复杂,要把机器全部停工、拆除并重新装配控制部件、布线、更新软件和编程。
而我们的方案是在3天半内完成全部工作,而且事实上也做到了。虽然罗克韦尔项目费用比别人高,但是为客户节省了时间和由于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为客户提供了“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另外,我们具备很好的集成架构和通信技术。昨天,一位客户选择了罗克韦尔,因为我们有行业内最好的网络技术,通过完全透明的集成架构网络,领导人不出办公室就能了解到车间现场每一台机器上运转的数据。这是技术优势。
《21世纪》:但据我所知,罗克韦尔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落后于西门子等公司,罗克韦尔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夏明伟:大家对市场份额的划分定义不同,各个厂商的经营范围有重合也有互补,所以很难具体说谁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我们的某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绝对拔得头筹,但有些也许排不上号。不过总体上我们仍是一个重要厂商。
也许罗克韦尔不是第一第二。我们的目标本就不是成为市场第一,而是成为客户眼中最有价值的公司。如果十个客户中有七个评价罗克韦尔是最有价值的供应商,这就是对我们的最高评价。所谓市场份额第一,是我们成为客户眼中最有价值的供应商的副产品,而非主要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盈利,必须拥有良好的财务状态。我们对罗克韦尔在中国的业务非常满意。
谨慎收购
专业拆分
《21世纪》:你提到了财务状况,这点我们很感兴趣。业界公认罗克韦尔拥有令人羡慕的现金流,而这正是很多大型公司关注的问题,罗克韦尔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健康的现金流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夏明伟:你的消息很准确。我们的现金流的确很丰厚,让我们有能力进行收购行为。
现金流良好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罗克韦尔的业务模式很好,二是我们有力地控制了成本。举例来说,罗克韦尔全球公司曾制订并实施了一项瘦身计划,主题就是如何降低浪费。公司整体生产力很高,通过内部降低生产浪费从而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
另外,罗克韦尔在全球各地做采购工作,包括在中国采购大量元部件。在这些国家,我们用低于美国本土的成本来买到质量相同的原材料,进一步降低成本。
事实上,如果两家公司规模相当、盈利状况相当,现金流状况好的公司管理状况一定优于不好的那个。为什么呢?因为收钱能力好,表示他可以更地降低成,回收更多的钱。
《21世纪》:罗克韦尔似乎很善于收购之道。罗克韦尔最重要的百年品牌之一——艾伦·布拉德利——就是以16.51亿美元收购来的。去年,罗克韦尔还收购了韩国三星电子的控制器分部,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三星将首选罗克韦尔三星自动化公司生产的产品,用于三星电子的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罗克韦尔既达到扩张目的同时又争取了客户可谓一举多得?
夏明伟:我们收购三星后成立了“罗克韦尔三星自动化公司”,其实主要目的是寻找亚太地区的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因为这次收购,三星也成为了我们的大客户,一举两得。
如果罗克韦尔希望确立自己在业内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多方面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我们把这叫做关系资本。希望以后的收购能够使我们的关系资本升值。
《21世纪》:既然罗克韦尔如此重视中国市场,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在中国展开大规模的收购行动?罗克韦尔对收购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呢?
夏明伟:罗克韦尔的本土化研发工作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希望在本土化生产上有所突破。事实上,我们在中国有很多生产方面的合作伙伴,另外我们也建立了一些小型的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组装方面的工作。
我们一直在全球寻找收购机会,不管是欧洲、韩国还是中国。只不过我们对收购的企业有很高的挑选标准。最关键是希望它应该是以价值为基础。好的收购行为应该是1+1=3,收购后双方获取的价值应该比两个公司分别运营要高得多的,这样我们才会考虑收购。
《21世纪》:罗克韦尔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收购还有拆分。罗克韦尔未拆分前年营业额达到150亿美金,位列世界500强行列,像一艘航空母舰般醒目。但是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地位拆分成专业公司?
夏明伟:拆分之后,罗克韦尔仍然位列财富500强行列中。拆分的原因是我们希望成为比较集中的公司。以前罗克韦尔是一个囊括电子、通讯、军事等业务的大型集团公司,各个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差,如果每个部门能够独立运行的话,则盈利能力更强,也更加好管理。
1999年,罗克韦尔半导体公司拆分出来,变成了现在的科胜讯,成为了独立的上市公司。虽然我们的营业额下降了,但是流动资金多了,负债率下降了。而且一旦拆分后,将给我们的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股东的利益决定了我们的分离以及和业务相关的收购行为。
从中国到亚太
《21世纪》:接下来的问题与你本人有关。你在中国香港和内地分别工作了三年,而后由中国走向亚太。罗克韦尔全球总裁对你的评价是“十分熟悉客户以及在区域内不同国家的文化”。作为美国管理者,您如何迅速了解亚太区的商业文化?在你眼中,这种文化有什么特征?
夏明伟:很简单,多和人打交道就能了解当地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方式。
亚太区各个国家文化差异非常大,同时各地的文化差异性并存。当然也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亚太地区的人不是非常直接,比较含蓄。所以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更要有耐心,出现问题时可能开会时间更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更长。
这和美国的文化完全不同,美国人非常直接,谈话时马上切入主题谈如何解决问题。当然,文化不存在优劣,仅仅存在差异而已。我所做的就是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21世纪》:我采访过一些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他们绝大多数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像你一样认为未来不可限量等等。凭你对亚太商业文化的了解,中国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夏明伟:中国市场有一个负面因素,那就是人情关系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太大了。不是说讲关系不好,它确实在全球商业中存在,即使我在美国做生意也要凭关系。但是企业在做重大投资时,不应该仅仅基于人情关系,而应该看到这个投资决策是否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带来效益。中国有些公司在作重大投资决策时只是看跟哪家公司关系好来决定。
我认为关系的重要性应该体现在给正确的人提供机会,让这些人带来真正的价值。现在中国加入WTO,企业也加入了全球竞争的舞台,所以应该更快摆脱依靠人情关系来做生意的现状。
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风险;还有虽然《劳动法》很完善,但是如果能切实实施,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好处。
《21世纪》:您升任亚太区总裁后,中国会不会成为您的战略重点?中国有句俗话,新官上任三把火,您是否会推出重大的新举措?
夏明伟:我任职调整的本身就是中国市场受重视的体现。总部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引擎的作用。所以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人来把握亚太市场。
我上任后策略不会有很大的调整。因为我们以前发展的方向正确,打下的基础很好。我的工作将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努力,强化发展的方向和势头。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