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一汽与马自达密谋合资日本车掀起增资风暴

一汽与马自达密谋合资日本车掀起增资风暴

发布时间:2003-07-2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综合新闻

导  读:

 一汽轿车与马自达密谋合资曾经被认为不重视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正在中国迈开大步。在最近一段时间,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等日本汽车巨头都传出了要在中国增资、寻找合资伙伴的消息,使得大众、PSA、通用等“先行者”也不得不拿出种种策略来保住各自的市场份额。  
  对于今后几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丰田明确表示要占10%,日产也要拿走10%,马自达是5%,再加上本田、三菱等等,日本汽车要在中国与欧洲人和美国人玩嘲三国争霸”的游戏。  
  面对咄咄逼人的近邻,已走过了50载春秋的中国汽车究竟是该“忧”,还是“喜”?  
  “松原恒夫此次来华的主要目的就是与一汽轿车进行谈判的,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双方资产关系的合作。”  
  上周二,一汽集团成立50年的日子,一期投资18亿元、占地133万平方米的一汽轿车新基地破土动工。耐人寻味的是,日本马自达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松原恒夫也出现在这个新基地的奠基典礼上。  
  面对媒体的追问,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坦言,一汽轿车与马自达在合作生产了MAZDA6轿车后,正准备进行资产上的合作。  

    一汽、马自达欲把“合作”变“合资”  
  “目前,与马自达合资谈判的框架基本已经差不多了”,对于记者提出的“最终能不能与马自达成功合资”的问题,张磊明确表示,“肯定是要合资的,关键是怎么合,在哪个领域合资,合资的范畴是什么”。  
  自从去年,传出一汽轿车要与日本马自达合作生产MAZDA6轿车的消息后,业界就开始猜测一汽和马自达会不会把“合作”发展为“合资”。而当时,双方对此事都是三缄其口,只是表示,一汽和马自达的合作不是权宜之计,是长远的不是暂时的。  
  今年初,在MAZDA6的下线仪式上,一汽轿车总经理张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MAZDA6项目只是产品引进,一汽轿车为此投资了4亿元,用于焊装线、模具等生产准备,双方合作时间是1个产品周期,为7年左右,大约到2010年结束。  
  为此,当时汽车业界普遍认为,一汽轿车只是将马自达作为了跳板,最终目标是要借助丰田,生产凌志轿车和打造新红旗轿车。  
  可是,就在上周二,一汽轿车新基地动工的当天下午,要成为“一汽与丰田合资工厂样板”的丰越汽车有限公司也正式挂牌成立,并宣布到今年底,该公司就将推出丰田陆地巡洋舰越野车。但在丰越公司的组成名单上,并没有一汽轿车的名字。  
  对此,张磊并不愿多谈,只是表示,这是一汽集团的安排,而且丰田希望能够在一汽集团层面合作,成立一汽丰田,而不想在集团下的子公司(如一汽轿车)里生产。  
  业内人士认为,难缘联手丰田,在客观上也使一汽轿车更为现实地选择了实力相对弱小的马自达。  
  明年要生产MAZDA6的变型车和2.0升MAZDA6把合作变为合资对产品和技术引进上也有好处。单纯的项目合作对提升一汽轿车的整体技术水平意义并不大,特别是在后续产品的开发上。  
  张磊介绍说,按照当初的约定,要先将MAZDA6做好,才能考虑马自达其他系列的产品。因此,一汽轿车目前并没有明确MAZDA6后的马自达产品的问题。  
  他表示,一汽轿车能做的是扩大MAZDA6的系列,在明年生产2.0升MAZDA6,今后还要推出溜背式MAZDA6、旅行款MAZDA6等系列产品。  
  同时,MAZDA6的国产化也进展缓慢。“发动机和变速器国产化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排上日程”,张磊承认说,“这不仅是我们能不能国产化的问题,还有马自达愿不愿给我们国产的问题。”  
  这些都显然不能达到一汽轿车要与马自达优势互补的初衷。要知道当初,一汽看中的就是马自达的技术研发能力强。  
  “合资后,马自达在车型和技术输出上可能会略积极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海马的问题最多不出1年就会有说法”一汽轿车要想顺利与马自达合资,就不能不解决海南马自达的问题。  
  对于海南马自达,张磊不愿多言,只是表示,这是集团高层的事。由于当年,海南汽车将资产划归一汽,海南马自达也就在名义上成为了一汽的子公司。但是,如今,一汽并没有参与其具体的管理工作。  
  近两年,凭借着普利马和福美来的热销,海南马自达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其正在加紧进行15万辆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在选择福美来的后续产品。显然,海南马自达并不想被一汽轿车压在下面。  
  对于这种南北两个马自达分立的局面,狡猾的日本人将球踢给了一汽集团。日本马自达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松原恒夫就曾多次表示,海南汽车和一汽轿车都是一汽集团的,马自达在哪儿生产都是与一汽合作。  
  “马自达想把海马和一汽轿车马自达的销售、服务等方面合在一起”,张磊坦言,“海马的问题最多不出1年就会有说法。”  
  其实,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马自达就已开始尝试将两个马自达放在一个展台上展示,显然,日本人最为看重的是,如何将其那个展翅飞翔的“海鸥标”在中国尽快推广开,以达到占据中国市场5%份额的目标。  
  可以预计,对于日本马自达来说,最终的情况很可能是有两个基地生产、一个网络卖车,里外都想赚钱的日本人打了一副好算盘。  
  “现在北京有3家海马经销商,6家一汽马自达的4S店,若是合并后,就相当于有9家店卖马自达的车”,但是,一位马自达的经销商对未来并不乐观,他认为,合并后的销售网点太多了。  

    日本车的增资风暴  
  除了马自达外,丰田、本田、三菱等也将增资合作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市常这些日本汽车公司正在忙着寻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张入场券。  
  丰田:整合销售公司  
  “丰田正准备将天津丰田、四川丰田的销售部门合并,将两者的销售、服务网络整合在一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诉记者,“估计9月份就会有分晓”。  
  在去年8月丰田与一汽签署合作意向后,一汽和丰田就开始为如何整合四川丰田、天津丰田而忙碌。如今,在销售服务网络上,整合的进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个统一为一汽丰田的销售公司正逐渐浮出水面。而在这个销售公司中,日本人的因素将大大加大。  
  而在筹划未来的销售网络的同时,就在上周,一汽与丰田在生产方面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投资2.5亿人民币建立了长春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并签署了一份《一汽———丰田SUV项目合资意向书》。  
  一汽和丰田均表示,将以丰越公司为基础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引进丰田的经营方法、技术、质量管理和生产方式生产丰田品牌整车,逐步推进国产化进程。并将丰越建成一汽和丰田合作的样板工厂。丰越引进的车型是“陆地巡洋舰100”系列4500MT、4500AT、4700AT三种车型,建成初期年生产能力10000辆。  
  另外,在四川丰田,霸道越野车也将在9月下线,而在天津,也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花冠将提前到今年内下线。  
  所有这些都表明,一汽与丰田合作的脉络正渐渐清晰,尽管两者迟迟没有签订正式的合资合同。  
  不过,与一汽加快的合作步伐并没有令丰田满足。7月初,突然传出的“丰田要与广汽合资生产佳美”的消息,使一汽的50周年“寿诞”多少有点尴尬。尽管,这个项目能否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是要等多久才能获批还是个未知数,但丰田公司不愿吊在一汽一棵树上的用意却已显露无疑。  
  7月14日,丰田汽车公司再次发布消息,该公司计划7月底以前在中国选定一家合作伙伴,与之合资生产客车。《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丰田汽车拟建的合资公司可能将生产中型客车。  
  如此来势汹汹,使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那个一贯谨慎的丰田公司。看来,丰田已经不满足要在中国占10%的市场目标,而是要与通用、大众等老对手“掰掰手腕”。况且,丰田早就计划超过通用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了。如何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壮大自己,同时遏制对手,无疑将是丰田实现目标的重要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凭借着可靠的产品和精益生产的方式,丰田公司将会在中国市场成为一个令其他企业害怕的对手。  

    三菱:增资北京吉普和长丰猎豹  
  “如果不是非典,三菱的代表早来和我们进行合资谈判了”,北京吉普的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说,三菱今年有望直接投资北京吉普,而非原来的技术合作。  
  通过母公司———戴克集团进入北京吉普后,三菱已经不满足仅在中国出口技术,它还想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分得一块份额。同时,与丰田一样,三菱也学会了在中国多找几个合作伙伴。  
  据长丰猎豹董事长李建新介绍,日本三菱将极有可能对其增资。目前,日本三菱在长丰猎豹占有20%的股份,增资后三菱在长丰猎豹的股份将扩大到50%。同时,长丰猎豹生产的车辆将使用三菱的知识产权和日本三菱汽车的商标。  

    本田:承认与东风合作  
  本田汽车在上周三也终于承认正在与东风公司谈判,共同组建一个合资企业。若是顺利的话,本田公司也将继广汽后,在中国找到第二个整车合作伙伴。  
  “本田与东风将以生产越野车为主”,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因为,本田与广州汽车达成默契,将把轿车留在广州本田生产。”这与业内盛传的将在武汉生产本田CRV的传闻相符。  
  目前,本田与东风的合作主要有两个,一是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这个公司每年为东风贡献了数亿元的利润;另一个是在广州保税区刚刚成立的本田出口加工区项目。这些良好的合作,可能会让东风本田项目的进展更为顺利。  

    三点原因导致日本汽车增资忙  
  就在两年前,日本汽车企业会不会大笔投资中国汽车还是个热烈讨论的问题。当时,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由于日本与中国太近,因此,日本汽车企业投巨资在中国设厂还不如在日本或东南亚生产,出口到中国更经济。  
  可是,这一切在如今出现了逆转,日本汽车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导致。  
  一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和战略意义。近年来,日产、马自达、三菱等企业纷纷被欧美企业所收购,企业高层的变更使它们对中国市场有了新的定位,并把中国作为重振雄风的跳板。如马自达的新千年计划、日产的复兴方案等都把中国市场放在了重要位置。  
  二是,中国汽车逐渐成熟,去年爆发式的行情令投资谨慎的日本企业下定了决心。同时,一些非关税措施也令进口车销量大受限制。  
  三是,中国消费者青睐日本车。在中国,日本车的口碑非常好。近年的进口车销售排行榜上,丰田佳美等中高档日本车始终名列前茅。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rusj6oaltbt.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英特尔已生产出10亿个微处理器

下一篇:中国的机电产品如何进入英国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综合新闻
  • 架起一座通往现代化的金桥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精神,积极稳妥地推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去年发文布置在全国部分大型灌区结合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一年来,各地水利主管部门组织灌区编制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试点工作。 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

  • 2003中国500强企业数据附表

             2003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中国500强VS世界500强(下)

    瞄准目标 奋力追赶       1.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战略管理     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培育国际竞争力,首先必须强化战略思维,加强战略管理。一是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立足于行业在技术领域的发展远景,对照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推行企业发展

  • 中国500强VS世界500强(中)

    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依然明显       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在加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已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1、企业规模上的差距  

  • 中国500强VS世界500强(上)

    中国500强:比去年更强       1.中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中国500强企业整体规模和企业平均规模有较大幅度扩张     2003中国500强与2002中国500强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13.89%,资产增长了5.12%。2003

  • 中日韩将联合开发操作系统以对抗微软垄断

        据日本媒体报道,中日韩三国的电脑软件和电机业界达成共识将联合开发一种用于下一代移 动电话等信息家电及服务器的基础软件(OS)。三国将在诸如LINUX等可以根据产品自由改造的“OPEN SOURSE SOFT WARE”(OSS)基础上进行开发,并计划在几年内达到实用化。进行这种联合开发,是

  • 张家港城市用水有了“电子眼”

    张家港市给排水公司刚从以色列引进一套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在相关作业点装上摄像头后,画面通过光缆传输到监控室,监测数据随之生成。一旦发现水质、水压变化即可查明原因,真正实现了实时监控,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眼”。不仅如此,市区内错综复杂的管  网也在“电子眼”的监控下一览无余。 

  • 我国制造业一般性产品产能相对过剩

       国家统计局8月20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的部门结构变化整体上符合工业化结构演变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升级特征。但整个制造业仍存在一般性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机械装备业发展缓慢等矛盾,技术升级、规模扩张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的相对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