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1-25
11月11日,中航工业洪都商飞智能制孔机器人成功从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后机身总装架内移出,这是智能制孔机器人在南昌航空城数字化装配生产线上首次亮相,也是该种智能设备首次在C919项目上成功运用,标志着洪都商飞在打通数字化生产线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2016-11-24
目前,在昆山鼓励政策下,昆山各大企业积极实施“机器换人”,机器人已广泛运用在机加工、生产线、抛光、焊接、喷涂、装配、包装、物流、码垛搬运等领域。
-
2016-11-24
目前已编制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陶瓷、服饰共五个产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共有200多家企业正在制定智能制造方案,或启动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实践证明,大量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
-
2016-11-23
作为一家从做模具模胚加工生产到自主研发数控机床,环球工业机械(东莞)有限公司近三年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五年内企业的年产值可以达到3亿元。开发部总工程师曾大庆介绍,公司研发的五轴复合数控机床,让用户企业生产可节约大约2成的加工成本和提高3倍以上生产效率。
-
2016-11-23
福建南安有两家企业携3个项目入围《2016年福建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包括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泉工智能装备云服务平台、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年产100MW新型高效多用途太阳能电池3个项目。“算下来,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大约为企业缩减了70%的用工成本。”中科公司董事长许新湖说。
-
2016-11-07
在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分厂,只见车间生产主管打开电脑运行物联网系统,并输入当天的生产指令,百米开外的加工车间里,装配在数控机床上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收到讯息提示后,当班操作工人仔细浏览采集到的数据,立即按指令任务按部就班组织生产。
-
2016-11-05
想啃下“经济下行”这块硬骨头,关键还要看制造业。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升,建立起完善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满足率达到80%,显著缩小了我国机床行业与西方工业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
-
2016-11-02
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众多业内大咖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央电视台、中新网、腾讯网等近三十余家主流媒体出席,为第六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进行强势宣传。本次高峰论坛共有500人左右出席。机器人行业大咖云集,重磅登场。
-
2016-10-27
该企业与国内外40多家工程机械厂家建有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生产的两种拳头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中伟机械在抓好做实员工技能轮训的基础上,斥资3000多万元,引进数控加工中心这一国际领先专用生产设备50余台,有效提升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
2016-10-26
中国白电领军企业格兰仕与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日本发那科在顺德签订战略合作,加快智能化工厂布局,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微波炉、电蒸炉等行业的深入应用。
-
2016-10-26
40家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这在制造业景气指数不高的当下,是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而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企业都来自于苏州高新区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引入高速电机智能生产车间,使用机器人46台。据测算,过去操作一台机器两班8个人,现在只要4个人。以普通工人年薪5万元计,投资一年就能赚回来了。
-
2016-10-25
天津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刚刚引进了3条自动化生产线,目前正在调试阶段,预计年内投入使用。通过引进这3条自动化生产线,该公司将彻底实现“机器手臂代替人工作业”的局面。
-
2016-10-21
去年,青岛市在国内率先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先导作用,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培育5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
-
2016-10-21
该工厂建有铸造中心和机加工中心两个厂区,占地面积1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0平方米,聚焦于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器壳体、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底盘零部件的研发、铸造和机加工生产,一期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年产25万套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的能力。后续二期项目也将开工建设,规划到2020年,北汽将在滨州建成产业规模达到300亿级以上的大型轻量化产业集群。
-
2016-10-20
洛阳艾洛德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在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两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研发的机器人专用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统和高性能传感器等产品堪称机器人的“大脑”,已被广泛应用在国内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