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对话新质生产力丨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端茶倒水”?

对话新质生产力丨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端茶倒水”?

发布时间:2024-03-07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进入“GPT时刻”,人形机器人创新会产生怎样的变革?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端茶倒水”做家政服务?我国人形机器人研发有哪些突破?经济之声2024年全国两会系列访谈《向“新”而行——对话新质生产力》,记者对话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一平...,机器人,玻璃,智能,智能,智能化,特斯拉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进入“GPT时刻”,人形机器人创新会产生怎样的变革?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端茶倒水”做家政服务?我国人形机器人研发有哪些突破?经济之声2024年全国两会系列访谈《向“新”而行——对话新质生产力》,记者对话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一平。

记者:“一平,你好!前几年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刚出来的时候,全球感觉非常震撼,它可以完成后空翻,还可以做搬运物体之类的动作。这一两年有没有什么样的机器人,你觉得眼前一亮,觉得技术进步比较明显?”

徐一平:“我觉得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现在的核心突破是围绕着三个支柱能力:移动、操作,还有智能化。移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双足(移动),以及您说的可以后空翻,可以很有爆发力地跳跃。操作方面,我觉得这一轮人形机器人重点在于‘灵巧手’就是近端操作的精巧化能力。智能化就是大模型带来智能化的提升。在这一波技术标准下,我觉得除了波士顿动力以外,像特斯拉就走了另外一个技术路线。具体来说,刚才说的‘灵巧手’,特斯拉发了这样的机器人,它其实是有11个自由度,有6个关节。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零部件叫空心杯电机,就是要嵌入这么小的末端所需要的精巧零部件。这样的零部件特斯拉机器人一共有12个。除了特斯拉以外,也要关注一下Figure01。因为在机器人这个行业里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你能让机器人去调一杯咖啡了,或者叠一件衣服了,或者洗一个碗了,基本上就迎来了一次技术爆发。所以有人认为,Figure01能用10个小时训练他们的5指人形机器人调一杯咖啡,这就是一个人形机器人的‘GPT时刻’。”

记者:“咱们国家的人形机器人过去一段时间研发的进展怎么样,这一年来有什么样的技术突破?”

徐一平:“我们去年发的一款机器人是可以调酒的机器人。它的机械臂和机械手都是带触觉感知的,机械手有8个自由度,可以把透明的玻璃酒杯捏起来,然后往里面倒酒。其实这个是很难的,因为机器人要定位,透明的玻璃本身就不好定位,并且倒酒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因为它有触觉感知能力,它背后是触觉传感器新材料,它可以不捏碎玻璃杯。”

记者:“能感知力度的微小变化。”

徐一平:“对,可以。而且它的力度不光是触觉,它还有压觉,(能感知)很多维度的力。还有宇树科技、傅利叶,他们长期做机器人的硬件研发,积累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势能也特别好。比如宇树科技做机械狗,出货量全球领先,可以把仿生机械狗的训练模型很快往人身上做迁移,我们觉得也是比较好的。”

记者:“这一两年,大模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实在太大了。有人说,人形机器人作为硬件,将来再加上大模型这个软件,会诞生‘新型智慧体’这个概念,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徐一平:“我们内部也在不断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机器人它的想象力在哪,它的价值在哪?首先我们觉得在国家大力推动和布局下,机器人有望成为一个‘智能执行体’,它会成为我们新一代的交互终端,进而改变我们的城市生活,还有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不能认为现在因为加载了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就迎来了‘GPT时刻’,因为它软硬件的能力和迭代速度是不一样的,硬件是稍晚于软件的,我们要对它保持冷静和理智的乐观。”

记者:“硬件取得突破是挺困难的,主要的难点在哪?”

徐一平:“难度还在于它的一些核心零部件需要持续研发和突破,比如人形机器人未来会有一体化的关节,把减速机、编码器、电机甚至一些小传感器都要放在一起,这一块其实是有技术壁垒的。还比如,它关节与关节之间怎样去通讯,怎么样实现通讯协议一体化,以及和其他智能硬件的一体化,这是一个技术研发的难点。”

记者:“技术是一直在往前走,但是跟已经在工厂里大规模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可能它市场化的速度还是慢了很多。你预测什么时候人形机器人会真正走向市场,走进家庭,充当比如家政服务员的这种角色?”

徐一平:“我们觉得,可能会在某一些工业场景或者像养老这样的特定场景里,走出一些把人形机器人的某一部分能力原子化或者产品化的机器人。大模型的能力确实发展得非常快,但是离我们想象中那种特别智能、跟人一样能当家政员的机器人,我觉得还是有非常大距离的。虽然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我们看好这个市场,但是实际上真的产品化或者落地,它的路径是很长的。因为机器人除了核心底层技术、大模型要有迭代以外,还需要很好的产品定义能力,就是机器人本身与市场的适配性,要不然它会很贵,走向市场的问题其实还是商业逻辑问题。我们觉得其实人形机器人包括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大的创新环境。我们研究院有一份报告叫机器人友好,我们倡导的是什么友好?就是它的空间要友好。比如无人车,为什么现在可以在路上做路测了?是因为它有车路云的协同。还有一点,机器人需要有电池来驱动,但是现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池的能量不足以支撑机器人真正独立运转很长时间。”

记者:“也就能支撑一两个小时?”

徐一平:“是一两个小时。但如果执行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或者是在一个非结构化的环境里,比如走出教室,走出家,那要求就更高了。”

记者:“咱们再探讨一下人形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形机器人出来之后,像餐厅的服务员、其他服务行业的岗位,基本上都可以被替代掉,将来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徐一平:“讨论就业问题,我觉得我们要放在现在这个框架下去讨论。比如很多国际上机器人头部企业,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企业,像库卡、ABB,都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机器人的培训,包括操作、机械维修、编程等课程,所以这一块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就业模式产生。从C端上来讲,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点类似应用工程师或者技术架构师的新职业。我上周还跟一个做智能餐厅的厂商聊天,他们做的是后厨机器人,就是机器人去烹饪,这个时候可能一些厨师需要转型了,但他们有一些新的职业出现了,比如说需要研发菜谱,需要操作机器人这样的新职业。”

记者:“机器人都能自己操作了,自己炒菜、自己颠勺了,还用人来操作吗?”

徐一平:“咱们想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最近《繁花》特别火,里面有很多后厨场景,高油、高湿、高烟,物理环境很杂乱。这种情况下,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是无法在这个场景里大规模使用的。但是我可以先用炒菜机器人加一些机械臂,把炒菜到运输这个环节完成,这个时候其实一定是需要人机协同的,所以在人机协同技术阶段或者产业化的阶段,会有一些新的职业,我觉得这是可以去观察和探讨的。”

经济之声2024年全国两会系列访谈《向“新”而行——对话新质生产力》围绕“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热点话题,对话代表委员或经济学家、专业人士,在两会期间持续更新,敬请保持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5mdf5sqcnp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津企牵头工业机器人团体标准

下一篇:人形机器人:用高精尖技术塑造人类的新伙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