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更小、更轻,半固态电池能否在智能储能电源中焕发生机

更小、更轻,半固态电池能否在智能储能电源中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24-01-15 来源:中自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随着人们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液态电池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能量密度低、充电速度慢、易燃易爆等。而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相对于传统液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安全可靠等优点。尤其部分企业已经将半固态电池应用在了智能储能电源当中,这或许意味着半固态电池...,电源,太阳能,智能,应用,太阳能

 
随着人们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液态电池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能量密度低、充电速度慢、易燃易爆等。而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相对于传统液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安全可靠等优点。尤其部分企业已经将半固态电池应用在了智能储能电源当中,这或许意味着半固态电池正逐渐走向市场。

半固态电池的优势

半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电池,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液态电池不同。在半固态电池中,电解质是半固态的,也就是固态电解质超过50%,但未达到100%。这意味着半固态电池延续了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和隔膜等材料,但电解液采用了固液混合物的方案。

与之相对的是固态电池,该电池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与
硫化物三类。它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并且全固态电池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尽管全固态相比半固态电池性能更好,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固态电池的制造需要解决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问题,保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良好接触,这需要先进的制备工艺和控制技术。

同时,固态电池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固态电解质不会像液态电解质那样流动和弥散,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和控制方法来保证电池的稳定性。此外,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现阶段半固态电池相对于全固态电池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由于半固态电池仍然使用液态电解质,其制备工艺和装备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大部分通用,因此可以沿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工艺与装备技术,降低了制造成本。其次,半固态电池可以提高安全性,因为半固态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含量较少,不易发生泄漏和燃烧等问题。因此,为了克服固态电池制造中的技术和稳定性问题,先制造出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是一种更为实际和可行的方案。它既继承了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部分工艺,又引入了固态电池的一些特性,比如提高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同时,由于其制造工艺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似,因此在商业化生产方面更容易实现。而想要实现全固态电池,可能还需要
5年。


半固态电池在智能储能电源中的应用

由于性能上的优势,半固态电池在智能储能电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半固态电池可以解决传统液态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充电速度慢、易燃易爆等问题。半固态储能电池结合了可充电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液流电池设计灵活的优点,是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太阳能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

比如在太阳能储能方面,半固态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可以有效储存太阳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提高太阳能的使用效率。对于智能电网,半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和功率
/容量解耦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储能设备,有助于稳定电网运行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智能储能电源的商业化应用中也具有优势。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半固态电池的成本还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在智能储能电源领域的应用。其次,由于半固态电池的设计允许正负极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甚至只有几到十几个微米。

这一点是因为半固态电池取代了传统锂电池中隔膜和电解液的使用,而这两者占据了锂电池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因此,半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经之路。这也让半固态电池应用在家用储能电池上优势明显,可以极大减轻家用储能电池的重量与体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通常2度电的的移动储能电池可以重达20-30kg,但选择使用半固态电池,可以将重量控制在20kg以内,体积上减少三分之一,至少在搬运的时候方便许多。

 

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目前已经看到部分厂商将其应用在储能电源当中,并且有了明显的效果。不过目前的问题在于半固态电池在成本上相比普通电池仍然昂贵,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这些问题都将得以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5lrqi35g86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人形机器机器人冲入“风口”,产业链谁在“狂奔”?

下一篇:全国芯片企业数量:深圳第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