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人工智能或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

人工智能或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

发布时间:2023-03-03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互联网诞生前,专家创造知识;互联网出现后,用户创造知识。人工智能出现后,谁是知识的主宰?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经开始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当下,它的突破口可能主要在论文和知识的检索,那么未来呢?从未来回望教育,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当下的教育,如果教育继续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超前学习为捷径,那么我们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智能,人工智能

互联网诞生前,专家创造知识;互联网出现后,用户创造知识。人工智能出现后,谁是知识的主宰?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可能已经开始打破高等教育的围墙。当下,它的突破口可能主要在论文和知识的检索,那么未来呢?

从未来回望教育,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当下的教育,如果教育继续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以超前学习为捷径,那么我们能够应对人工智能崛起的将来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位于江苏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中国的教育优势从互联网开始就受到挑战,禁止ChatGPT对大多数学校、多数专业而言,可能并非一劳永逸。”他说。

中国的教育优势

从互联网出现后就受到挑战

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的观点。对此,张晓军表示认同。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按照两位学者的判断,知识累积的优势日渐式微。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知识大爆炸,自此,中国教育就遭遇了挑战。以前是专家创造知识,对于学习者而言,知识学得越多,占的优势就越大,然而,互联网出现后,创造知识的主体变成了用户,“比别人多学一点”已经不再是优势,“在海量知识面前,个人拥有的知识仅仅是一滴水。”

而人工智能的爆火,更是助推了我们以前构筑的知识学习体系的瓦解。

机器人可以更大程度比你学得好。”教育正面临一个根本变革的时代。如果说,过去40年的教育改革,只是对知识导向型教育体系的修修补补,那当下面临的则是全世界范围内底层逻辑的改变。

未来的教育方向

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过去十年内,已经有大量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社会”的讨论,也有几次像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机器人取代很多工作、元宇宙横空出世等热点事件。这次ChatGPT的爆火,只是这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节点。

“冲击,早就到了。”人工智能社会,人们的学习途径和教师的岗位设置肯定会有变化——不再由专家来主导知识,而由用户创造共享性的学习。这是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泛化的学习,所有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在共享型社会,教师的角色转变早就开始了,尤其是大学教师。“十年前,学生要到教室上课,现在,如果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那么人工智能会做得更好。你想了解一个问题,只要问ChatGPT就可以了。它不逼迫学生,学生也可以不用来教室。大学教师要想站到大学讲台上,就必须转型。”在张晓军看来,未来的教育方向,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引导学生形成兴趣,通过个性化的支持,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没有一个大学校长

能够回避ChatGPT的冲击

作为大学校长,应该如何规范人工智能在学校的使用?在张晓军看来,目前,部分学校对ChatGPT的禁止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没有一个大学校长能够回避ChatGPT。“如果大学的考评机制仍然是考试和写不痛不痒的论文,老是布置一般性的问题,何不叫更擅长的ChatGPT来写?”张晓军反问。

那么,哪些论文是ChatGPT写不了的、是老师应该布置的?“人工智能难以创作本地化的、面向问题解决的知识。学生应该写的论文,是ChatGPT回答不出来的、场景化、具体化、融入当地化的东西。比如,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调查、苏州当地某个学生关注的个性化问题等,这些学生未来生活和事业中将面临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一些一般性的分析维度,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整合和提出观点及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实践的项目都是本地化、独特的,ChatGPT就没有办法取代。”

一门课一定要考试吗?一定要提交什么东西吗?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成熟的阶段,还需不需要用考试来衡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考试,运用的是“后考核”的方式,即学完了再考试。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方式将面临挑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建立模型,追踪学习过程,看他是不是一个学习自主的人。”张晓军担任过全国首个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评委。他亲历过一位教授人工智能的老师,取消考试,用建模的方式追踪学生学习过程的案例。“在相对灵活的高等教育阶段,过程性考核并不难,缺的是模型。人工智能能颠覆很多。”他说。

数百年的教育体系

如今正面临挑战与重塑

教育,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重新思考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和能力》

一致提出教育在智能社会中的新逻辑:能力和素养导向的、贯穿一生的学习,融入社会和生活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教育等。

过去三百年建立起来的教育大厦,在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面临重重挑战。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明天的问题,这样的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老去。

“未来,教育的基本逻辑不是帮助一个人在前几十年积累足够的知识,以供其后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而是成就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的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教育不是打造一个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培养拥有在专家看来极具美感的知识体系的人,而是引导和帮助人在这个复杂和多变的真实世界中获得拥有幸福和快乐生活的能力。”张晓军撰文指出。

可能,未来教育年限不会像现在这么长;可能,创新会真正在教育中诞生;可能,培养在多变世界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将成为教育不能忽视的命题;可能,支持学生发展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这一切取决于,教育界对当下的教育体系底层逻辑的思考与重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