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厨师的炒菜机器人
机器人餐厅储存食材的储物柜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石倩
近日,一家机器人餐厅现身武汉街头。以往江城餐厅的机器人大多用于传菜或迎宾,而这家餐厅的机器人可代替厨师,为食客炒菜。
据该餐厅负责人透露,炒菜机器人内置八大菜系2000多种菜谱,符合年轻人方便、省时的就餐需求。
专家表示,餐饮行业也面临数字化转型,这也是餐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做到提质降本增效,就是成功的数字化转型。
炒菜机器人餐厅引市民尝鲜
12月7日晚,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西路的一家机器人餐厅,市民李先生扫码点单了一道鱼香肉丝,外加米饭一共支付了26.1元。他打开储物柜,取出一份盛有胡萝卜丝、笋丝、猪肉丝、青椒丝等食材的餐盒。
随后,店员将这些食材倒置在一台炒菜机器人上,按动了操作按钮,机器便运转起来。大约3分钟后,机器停止工作,并发出提示音。店员将机器人锅里的鱼香肉丝装盘,端到李先生的餐桌上,“第一次尝试吃机器人炒的菜,口味还不错,等餐时间也短。”李先生说,下次吃饭如果时间紧张,可以考虑到机器人餐厅就餐。
极目新闻记者在该餐厅内看到,一楼操作台上共有3台炒菜机器人,二楼还有2台。炒菜机器人旁边有小葱、洋葱等配料。储物柜里有上百个餐盒,餐盒内装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香干回锅肉”等菜式的食材,价格从十几元至50多元不等。
餐厅负责人秦女士介绍,餐厅的菜品原料是自有基地种植,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送,保证食材品质和口味稳定。餐厅没有厨师,所有菜式由炒菜机器人制作,炒一道菜用时3至5分钟,制汤大约7分钟。机器人内置八大菜系2000多种菜谱,每周餐厅都会根据食客的点单率调整上架的菜式,平均每周上新或调整五至八种菜式。
“消费者可以到店就餐,也可以将菜品食材打包回家自行加工,每道菜可便宜3元。”秦女士说,开餐厅前曾考察良久,最后选择机器人项目。一方面是考虑疫情因素,机器人餐厅可以减少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年轻人喜欢方便省时的就餐方式,机器人餐厅可以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
此前,小蓝鲸、亢龙太子等江城多家餐厅,先后引进了迎宾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机器人作为服务人员的补充,使餐厅更有“卖点”,很受顾客欢迎。而北湖西路这家机器人餐厅,则是由机器人代替厨师炒菜,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
数字化转型应提质降本增效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科治理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在数字经济时代,餐饮行业也在经历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任何一个行业,在时代的潮流中转型升级,是符合商业和经济逻辑的。
王鹏指出,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仅仅将机器人作为宣传噱头,而应该从提质降本增效的角度出发,实现客流和营收双双提升。如果无法覆盖经营成本,转型之路或将难以为继。他说,部分菜品的标准化程度高,是比较适合无人化、机器化操作的。但中餐菜系中的有些菜品,制作起来比较复杂,可能并不适合机械化操作。建议餐厅做智能化改造时,应该注意这方面的考量。
机器人餐厅如果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仍需考虑一个问题。王鹏举例称,餐厅一旦出现纠纷或顾客的个性化诉求,炒菜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造过程中加以完善。
王鹏表示,机器人餐厅是餐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口味、服务是餐饮店的立身之本,机器人餐厅要向普通餐厅看齐,甚至要超越普通餐厅,方能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