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3月24日消息 (记者许新霞、李浩男)宁夏银川市以东大约50公里处,穿过一片荒漠地带,突然,成千上万片太阳能光伏板映入眼帘。走近一看,光伏板下还种着枸杞,农民正在为枸杞剪枝。这里正是占地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宝丰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
曾经的地貌(资料图 宝丰基地提供)
电站2017年建成运行,采用了最高效的单晶硅组件和最先进的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智能组串逆变器与带倾角平单轴自动跟踪技术相结合,不但让电站实现了云计算等ICT技术以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运维手段,还让光伏板像向日葵一样,随阳光强弱、明暗自动调整,最大限度吸收每一缕阳光,较传统光伏电站,发电量有一定提升的同时,运维效率大幅提高,恶劣电网环境下的稳定并网运行也得到了保障。
蓝色的“海洋”(许新霞摄)
智能光伏专家严剑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站采用的华为逆变器,堪称整个电站的“大脑”和“心脏”。就像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一样,通过智能传感作用把电站的运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再通过蓝牙技术传送给管理人员,让他们实时知道电站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电站25年高效稳定运行。如此大面积的电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有30名运维人员。
截至去年底,较传统燃煤电站,该基地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相当于新种植约8900多万棵树。
“上有太阳能发电 下有现代农业”(许新霞拍摄)
光伏板下干活的务工人员(资料图 宝丰基地提供)
站在电站的观景台上,俯瞰四周,一排排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一眼望不到远,波光粼粼,像似蓝色的海洋。夏秋时节,光伏板下绿盈盈的枸杞树、红艳艳的枸杞果,不仅让曾经的戈壁荒漠生机昂然、景致独特。还为周边群众务工提供了好去处。
2014年,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搬迁到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杨柱生两口子,自电站运行之初就来到这里务工。他说,在光伏板下面干活,夏季可以遮凉,冬季不怕刮风。两个在这里一年收入八、九元。
丰收的喜悦(资料图 宝丰基地提供)
智能光伏专家严剑锋在华为逆变器前介绍情况(许新霞拍摄)
曾经的亘古荒漠,区域植被覆盖率从2013年开发之初的30%提高到了85%。由于农光互补电站的建设,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复合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每年有近8万人在此务工,平均每人年务工收入4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