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规划纲要草案)中单独成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20个指标中……种种信息都表明了中国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如今,未来5年发展路线图明晰,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推进。
数字中国建设路线图出炉
规划纲要草案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方面入手,描绘出未来5年数字中国建设路线图。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规划纲要草案将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这与将创新单列篇章类似,意味着中国将把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未来10年关键的机会窗口,数字经济将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部件。”
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未来5年发展目标: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同时,圈定了未来数字经济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邵宇预计,接下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四大技术将对所有传统行业赋能。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将是中国经济规划中重要的关切点,也将成为未来产业体系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还提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多项重点任务,比如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等。
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一系列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多位部委相关负责人在全国两会期间透露了政策动向或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指出,今年以及未来5年,要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透露,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
记者了解到,国家还在酝酿一系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推动“互联网+”政策文件,强化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发展方向的政策引导。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也成为政策力推的方向,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新基建大部分是数字基建,涉及5G、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等,未来相关投资会加大投入,通过PPP等方式对新型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布局。”邵宇分析说。
除了顶层规划和产业政策,未来确保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也很重要。据悉,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意见,研究制定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推动出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除了中央层面,地方政府今年也会有大动作。此前地方两会纷纷传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号,有近20个省份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各地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数字产业化等。
代表委员呼吁加强顶层设计
为夯实数字发展底座,拓展新发展空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数字顶层设计、数字赋能行业产业发展、金融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民革中央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全国及省级行政单位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规划。依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等市场主体,建设5G基站、大数据应用中心,开发相关工业软件,逐渐构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在全国人大上海团小组会议上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出台数字经济发展的纲要或行动计划,通过法律手段对数字经济的垄断和安全问题加强管控。
对于如何提升数字化制造能力,民革中央建议,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相结合,实现联通全国制造业的人、物、信息交流网络。一方面,着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加快新兴制造业数字化培育,积极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制高点,把核心支柱产业作为数字化制造的发展方向。
“建议推进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务产业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随着数字人民币时代的加速到来,金融数据安全也提上日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建议,推进金融数据安全使用与资源共享利用。她说,用好金融数据,要强化数据监管功能,提升数据要素的生产效率、降低风险;强化金融数据场景应用监管,防范数据安全保护的交叉风险;依托金融基础设施探索数据资源的共享流通;加快推进数据产权相关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