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围绕“科技创新”、“疫情防控”、“健康中国”、“科技适老”、“因材施教”等,提交多项建议,用人工智能破解“时代命题”。
“人工智能产业与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意义重大:一方面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基础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及量产等方面还相对落后,需要结合典型规模化应用的重大牵引实现系统性创新;一方面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又特别需要优先考虑所建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问题。”刘庆峰表示。 因此,利用这些重点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契机,打通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持续迭代优化,可以真正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
当前产业链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他进一步建议,从产业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国家针对人工智能、手机、汽车、家电、医药、农业等重点领域,评定产业链当前安全指数和十四五努力目标,建立评估表,排出重点任务挂图作战。对事关我国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的研发项目上,他建议给予优先立项和经费支持。“尤其对联动上下游打造生态链的平台级项目,应给予优先重大项目支持。”
为应对产业链安全,他建议鼓励行业龙头以合作、合资、并购等方式,在全球快速建立应对美国极限施压和科技脱钩的替代方案和缓冲地带,为十四五期间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争取发展的时间。此外在资本市场上,他建议对关乎我国产业链安全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上市和再融资上给予绿色通道,优先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在大规模疫情排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基层医疗人员不足,有力保障疫情防控。但当下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仍需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
刘庆峰进一步指出,基于人工智能的防控系统,可在一线医生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时,就系统性地看到传染病的潜在全局风险,并能自动分析疑似感染者是否来自同一个单位或社区,迅速给出预警和处置建议,提升我国传染病和重大危险疾病防控能力的同时,显著节约社会公共服务运行成本。为此,他建议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染病及重大疾病国家防控体系,通过人工智能自动监测多源健康医疗数据,智能识别传染病相关症候群信息,实现传染病防控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我国传染病及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他建议建设人机耦合模式的传染病流调分析平台,利用电话机器人开展疑似人群筛查、确诊患者随访等服务,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智医助理’全科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大幅提升一线医生电子病历规范率和合理诊断能力,减少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治疗,提高基层医生诊疗能力。”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12个省市200余个区县的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常态化应用,服务于近5万名基层医生,累计提供AI辅助诊断超1.2亿次。
刘庆峰认为,“面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医疗保障的力度等民生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于我国基层医疗,不但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可以起到“防控治未病”的作用。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医学人工智能的科研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影响巨大的全科辅助诊断和重大传染病智能防控相关的关键技术;对已经规模化应用的“智医助理”等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应加快推广应用;还应加快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快相应审核及认证进度,推进相关产品能够更加规范、快速地为社会服务。
为切实强化基层诊疗能力,他还建议对于智能语音电话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评估,当机器效果达到或超过人工水平时可以和人工服务一样计入家庭医生工作总量,以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短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感低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民政部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部分老年人却因为出门不会用打车软件、逛超市不会用线上支付、去医院不会线上挂号,而被挡在移动互联网之外。移动智能化时代,如何强化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让科技适老?这是刘庆峰尤为关心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应加大力度解决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问题,让‘幸福中国’覆盖到每一个群体。”
“当前,老年人群体普遍会拨打电话,如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点为门户入口,将各种操作复杂的APP应用变为拨打电话,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应急等相关的APP后台应用打通,老年人拨打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机器便可以自动识别其需求并调用相应服务。对于少量无法通过机器调用的服务,通过有限的人工坐席进行兜底保障,就可以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针对老年人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全覆盖。”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对适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学习和自我迭代,未来有望完全自主地实现相关服务,这将是当前社会下整体投入可控、操作可行的适老服务举措。
为此他建议,整合各地政务服务热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各类服务APP,建设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智能热线和人工坐席,帮助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享受便民服务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服务。与此同时,国家还应打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监护人、网格员之间的兜底闭环机制,加大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关爱和服务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真正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
“减负”一直是教育最被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师生减负问题,并出台方案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等,但“应试教育”依旧经久不衰,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图谱和认知智能上的突破,可自动批改和精准分析每个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作业,避免无效重复训练,为 ‘因材施教’找到了有效途径。”刘庆峰表示,“因材施教”可以让师生减负,助推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安徽蚌埠、山东青岛、山西长治等地,因材施教的成效正在规模显现。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面向蚌埠市1432位教师跟踪调研显示,因材施教系统可帮助老师减少33%的公开课备课资料准备时间,67%的作文等作业批改时间,从而让老师减负后有精力关注孩子身心发展;可帮助孩子降低49%的无效重复练习,使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减少焦虑情绪,培养创造力。目前因材施教系统已服务3.8万所学校,惠及过亿师生。为加大人工智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减负增效,他建议积极支持安徽打造智慧教育示范省,总结区域智慧教育系统性创新成果,推广区域统筹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大教育领域的新基建投资,将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规模化因材施教发展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专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教育优质均衡。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努力构建“智能化基础教育评价系统”,加快我国教育评价相关技术方法突破和整合创新;设立智能化教育评价方面专题攻关项目,重点突破全样本、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分析反馈等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规模化推广应用;同时,推动建立教育评价领域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政产学研开展教育评价跨界协同,创新评价工具,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此外,他还关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推广普通话不仅能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还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