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丹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工程,实则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事。如何真正将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里去?以“好山好水好社区”闻名的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多年来一项项有诚意、接地气的改革实招接续落地,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老旧小区的逆生长
走在位于泰山街道的奎南小区内,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外墙、宽阔整洁的水泥大道、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已有2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
而在一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因道路太窄,小区内无法会车;因没有停车位,车辆随意停放……“你都想不到,花园内的杂草足有一人多高!”居民宋绍信告诉记者,因生活不便、环境杂乱,很多老住户都搬了出去。
2014年,泉山区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加强基础类改造,修路、装路灯、建花园……帮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截至目前,泉山区已整治老旧小区387个,惠及居民11.9万户。
“路宽了,停车位有了,还多了个小广场,游玩健身都有去处了。”站在自家单元楼下,宋绍信指着面前的小广场兴奋地介绍。尤其让他自豪的是,过去搬出去的居民又都搬回来了,大家没事就在广场里谈天说地。
2019年5月,徐州市第一部老旧小区增挂电梯在管道小区126号楼3单元加装完成。“刷个卡,按下楼层,上个半层就到家了,一点也不费力。”讲到电梯装好之后的变化,李庆鹏老人喜上眉梢。该部电梯的成功安装也为徐州市后期简化优化增挂电梯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新一批老旧小区加挂电梯工作也在开展,截至今年9月,泉山区已完成增梯公示129部,开工60部。
在聚力住房条件改善的基础上,泉山区还加快推进增强百姓安全感各项工作。今年,泉山区将充电桩安装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集中充电、集中管理”的原则,推动居民小区充电桩全覆盖,有效缓解了百姓安全充电问题。
口袋公园的高颜值
奶奶带着蹒跚学步的孙子玩耍、大爷们围在一起下象棋……冬日的午后,泉山区姚庄三期定销房门前的公园里处处是温馨的画面。这一切,得益于该区“口袋公园”项目的实施。
“城市是老百姓的城市,城市建设要建立在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基础之上。”泉山区委书记李勇介绍,为了缓解城市建筑密度日益增大对居民健身休闲空间的压缩,还百姓一个幸福的城市,泉山区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地块”和“巴掌大地块”,见缝插绿,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既具备景观要求的园林设施,又建有休憩场所、健身娱乐设施的“口袋公园”,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口袋公园’最大的优势是便民,让百姓走出家门就能走进公园,享受美景,找到健身场地。”泉山区城管局园林工程科科长张哲诚告诉记者,2018年至今,泉山区秉承“一园一花、一园一景、一园一风格”的理念,精心打造了9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中,姚庄三期定销房门前的这个“口袋公园”已被江苏省住建厅列入优质园林项目库。
“以前想约老伙计们出来玩都不知道去哪儿。”徐大爷是姚庄“口袋公园”附近小区内的居民,闲下来喜欢约三五好友散步、下象棋。原先,总是没地方去,如今,家门口公园的建成为他和老友们相聚提供了场地。“现在天天见面,关系都更进一步了。”徐大爷笑呵呵地说。
公共文化的大情怀
民生工程,不仅要改善人居环境水平,做到“养眼”“养身”,更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做到“养心”。
早上8点刚过,泉山区图书馆四楼的阅读区内就坐满了前来学习的市民。“每天都有很多市民过来借书、学习,尤其一到周末,馆内几乎座无虚席。”图书馆工作人员路思介绍,仅上一周,就有5000多人到馆学习。
下到三楼,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儿童馆。馆内既开设了儿童感兴趣的乐高、机器人等课程,也设立了香包、泥塑等传统文化工作室,让孩子们在开阔眼界、挖掘兴趣的同时,也能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二楼文化馆的舞蹈教室内,一群由退休阿姨组成的广场舞团队正在训练。“有了这个舞蹈教室,我们再也不用愁去哪里找训练的地方了。而且这里隔音效果好,还不担心扰民。”舞蹈队的张阿姨脸上笑开了花。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的方式,不仅让居民少跑了腿,更实现了教育与文化功能的巧妙融合。但泉山的文化惠民之路并没有就此停步,通过整合散落在城市各处的阅读资源,泉山区还创新推出了流浪图书馆公益共享阅读项目,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让知识流动起来。
“在流浪图书馆,不仅可以把自己看完的好书分享给其他人,还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在管道二公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内,记者遇到市民王女士,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带着女儿来这里捐书、借书。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在李勇看来,答好民生之问,既要做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也要做好群众看不见但又离不了的小事。“群众的向往不满足,政府的服务无止境。”李勇说。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