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以民生为导向,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若干建议

以民生为导向,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国家发改委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内容提要: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建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品质供给能力;改革创新市场监管体系,加快服务业规范发展;实施差异化消费政策,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消费升级基础;加快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实现扩大消费的乘数效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品质供给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外部经营环境,鼓励效率高、产品好、服务优的企业,淘汰低效落后企业,为居民提供优质消费品和服务。

  (一)优化企业外部营商环境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注重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引导,鼓励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打破行业垄断,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消费市场短板领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及其年度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确立法人主体平等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二)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遵循市场供求规律,减少使用行政性手段干预部分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消费品的价格。逐步打破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行政性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行政性垄断领域;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扶持政策优惠,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大对僵尸企业的分类清理整顿力度,减少政府“输血式”救助,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二、改革创新市场监管体系,加快服务业规范发展

  针对制约服务业质量监管难的问题,应推动政府监管改革,尽快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规范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水平。

  (一)开展外部监督与内部自我约束

  一是开展服务业第三方认证。推动服务业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实施服务质量承诺,开展第三方认证。尽快成立服务业质量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不同类别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提高认证的公正性、客观性,及时将评估结果向消费者公布,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服务企业限期整改,质量达标后方可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二是建立服务业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协会章程,从行业内部推动自我约束,实现行业自律、协调发展。

  (二)加快制定服务质量技术规范

  加快构建模型统一、方法一致、结果可比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根据不同服务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服务质量标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根据消费者的评价适时调整质量检测指标体系。根据服务业质量检测指标体系,不定期对各地区服务业服务质量进行排名。同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倒逼国内服务业监管体系改革。推动服务业监管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逐步缩小与服务业国际标准的差距。

  (三)加强服务质量监测评价

  根据各地服务业的分布情况,匹配一定数量的质量检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监测评价能力的覆盖面,力争辖区内所有的服务业均有对应的质量监测评价技术机构。

  (四)优化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一方面加快服务质量监管立法,实现服务业市场监管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重大服务质量安全事件,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

  三、实施差异化消费政策,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消费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消费实施不同的消费政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水平和居住区域,制定差别化的消费政策。

  (一)制定全生命周期的消费政策

  不同年龄段消费者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幼年以生存型消费为主;青年时期扩展到发展型消费;其后随着收入能力提升进入中年兼顾三种类型的消费;老年时期转为生存型消费和医疗养老等方面消费为主。根据消费者的生命周期,打造全周期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做全消费链条。鼓励企业针对幼儿、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人群消费者,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制定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政策

  对于低收入消费群体,可以通过完善信用消费政策、发放消费券或者扶贫贷款等方式,促进满足其消费需求;对于中产消费群体,应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适当扩大个税专项抵扣范围,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费能力;对于高收入消费群体而言,应着力增加享受型消费品或服务的供给,提高奢侈品税率,打造国内高端消费聚集地(比如自贸区、旅游岛等),促进高收入人群消费。

  (三)制定城乡有别的消费政策

  在农村,进一步开展农村地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促销活动。鼓励企业发放家电购置消费券,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开展汽车销售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广泛开展手机、家具、五金建材、日用品、医疗保健品等农村消费潜力较大商品的促销活动,有效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在城市,制定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政策,有效促进城市居民在旅游、文化、体育、康养、家政、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领域消费,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消费需求。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消费升级基础

  基础设施是消费升级的基础所在,持续加强基础设施供给,促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更便捷地对接消费者的需求,重点建设诸如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信息传输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传统基础实施补短板,新型基础设施强基础,以及新老基建相互融合,全方位夯实消费提质升级的基础。

  (一)加强传统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道路、水利设施、能源等短板领域基础社会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利用乡村振兴专项债资金,建好“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带动农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消费。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加快推动农村基础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网络品质和容量,积极推行电信资费助农政策。加快县域产品库、公共仓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畅通工业品进村入户,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和速度。利用绿色市政专项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改善,补齐城市群、都市圈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交通枢纽综合体,改善居民消费硬环境。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环保设施、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改造、公共停车场等需求迫切公共基础设施供给。

  (二)加强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大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加大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设施延伸覆盖,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公共服务消费。优化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加强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自动驾驶,推进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

  (三)推动新老消费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交通运输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直接影响着消费品的供给质量和消费者出行的的便捷性。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优化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模式,改善客运服务品质。完善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公司、互联网公司、地图导航公司、车路信息服务公司、电信运营企业等合作,实现信息查询、出行规划、智能诱导、智慧停车等个性化服务。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推进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建设区域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无车承运人监测与服务平台,推广线下基地、线上平台、产经信息、物流配送等融为一体的智慧物流营运模式。

  五、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发挥扩大消费乘数效应

  财政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政策、项目、资金、服务对象(个人或企业)的四位一体,能够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穿透式监管,可以提高财税政策的精准支持力度,降低中间环节的漏损和扭曲行为,最终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产生放大效应。

  (一)以财政数字化转型带动私人消费

  通过与互联网购物平台、支付平台合作,将消费补贴通过线上或线下购物、消费的方式发放给使用者,降低了消费券的发放成本,提高了消费补贴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2020年疫情后各地探索发行的数字消费券,就是财政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的拉动作用,实现了财政、平台企业、消费者、线下实体店的多赢格局。

  (二)以优惠减免促进线上消费

  在政府增强在线监管能力的前提下,要推动线上服务消费的发展。大力支持线上教育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逐步将线上教育消费纳入个税专项抵扣范围。积极支持线上医疗,优化线上就医体验,推进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逐步将“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消除居民后顾之忧,降低未来消费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从而将更多的消费用于预防性储蓄以外的消费。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实现城乡间、不同收入阶层间、区域间协同均衡发展,逐步从供给数量均衡转变为供给质量均衡。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居民有较多的收入用于个人或家庭的住房开支,及医疗、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预防性储蓄,挤占了家庭的其他消费,不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为此应从多个方面对居民进行保障。住房保障方面,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根据当地住房需求情况,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一定数额的住房补贴,加大一二线城市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力度,结合当地发展的需要和地方财力水平,供给一定数量的共有产权房。医疗保障方面,织密织牢全民医疗保障网,扩大医疗报销范围和比例,扩大药品采购的品种和范围,动态调整医保目录,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加强基层医疗经费保障,着力完善基层尤其是村镇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养老保障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充分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失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障范围,将农村失业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加强就业统计,降低居民因临时性失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风险。坚持应保尽保、统城乡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养老、医疗、财产等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二)推动公共服务由数量均衡向质量均衡转变

  首先是城乡间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应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提高村镇医院医疗水平,促进更多的优质公共基础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继续推动“两不愁、三保障”的实施。其次是不同收入阶层间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保障低收入群体获取公共服务的权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逐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再次是区域间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实现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271e0cali9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5G技术融入电力行业 让“比特”和“瓦特”无缝切换

下一篇:科华恒盛AI+智慧能源专家系统,为IDC能源管理赋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