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导 读:
千年文脉,奔流不息,所描述的正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之一——大运河。长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期在扬州又有最新批示传达: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统一起来。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生态和旅游三个运河的建设,...,交通,交流,过程,数字化
千年文脉,奔流不息,所描述的正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之一——大运河。长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期在扬州又有最新批示传达: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统一起来。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文化、生态和旅游三个运河的建设,活化千年运河文化资源,打造中华文化的金名片。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所有参与方,特别是活跃的民营经济和文化企业。近期,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创企业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发布大运河文化数字文创战略,希望用数字文创经验帮助解答好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举国命题。
创新文旅复兴大运河文化
京城一杯酒,飘香到杭州。大运河从历史中走来,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它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是一条集经济之河、交通之河、文化之河和中外交流之河于一身的运河。
自古以来水运富民,民富城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沿岸城市的今天。大运河沿线有35座城市,融汇了吴越、淮扬、楚汉、皖江、徽州等地域文化。如今,单一的“水运时代”已成为历史,但大运河对城市发展、文化传播的影响仍在继续。
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加彰显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现在,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的使命之下,如何让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运河焕发新生,成为举国上下思考问题。而从城市、地域和文化的角度,大运河无疑将以新的方式,从历史中走来,继续为沿线文旅产业发展注入生机。
在千年运河文化的浸润下,“运河牌”已经成为沿线省份和城市的标配。特别是江苏省提出,要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努力打造最美丽、最精彩、最繁华的江苏名片。江苏各市中,淮安要打造“运河之都”,扬州要做靓“运河原点”,苏州要再绘“姑苏繁华图”等等。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这里变得既古又新。在江苏携大运河加速拥抱文旅、推动运河文化“活”起来的背后,是江苏率先走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全国前列的决心。
在江苏,大运河蜿蜒约790公里,流经8个城市,沿线常住人口占江苏全省85%,经济总量占江苏全省91%,至今仍是江苏的经济重心、美丽中轴、创新高地。目前江苏已经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台一系列专门政策,并设立全国首只、初始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规模23.34亿元,用于资助13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
完美世界控股集团携手大运河探索新路
大运河所经之处皆有故事与风俗。除了文化作品传承至今,其精神遗产更是生生不息。以大运河为联系纽带,让这张金字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辉,是大运河所有参与方的共同愿景。
在南通,昔日斑驳厂房唐闸古镇已变身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40多家创意设计类公司入驻;在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持续五个月的艺术生活节,新锐艺术家和青年匠人们将潮流文化创造性地融入了千年古街;在苏州,苏州工匠园用直播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新零售模式,帮助苏州工匠更好地对接文化消费市场,带动产品迭代创新。
而在数字时代,如何用新技术手段与创意内容将大运河文化传承好,打造具有领先地位的品牌IP和文旅开发模式,是大运河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11月15日,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发布了完美世界大运河文化数字文创战略,和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以文创化思维赋能大运河文化建设,携手江苏方面共同推动大运河沿岸数字文旅“新基建”发展,打造大运河智慧文旅品牌IP。
从2019年以来,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就率先提出,要用文创化思维赋能传统行业,让各类品牌方切实提升在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中的口碑,在ToB端进行了大量跨界实践。
江苏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丰说,“运河文化带传承建设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赋予大运河文化新的时代活力。相信此次双方携手,定能实现大运河文化建设传承的数字化升级,共同擦亮大运河这一文化金名片。”
完美世界CEO萧泓在合作会上表示:“将结合文创化思维,从品牌IP开发运营、数字化跨界赋能、共建文化高地等方面,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让千年文脉、奔流不息。”
未来,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希望携手更多大运河沿线省份、城市共同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文旅新生态,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进一步彰显运河生态文旅价值,探索大运河文化建设与数字文创融合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