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1月6日电 题:天津港逆势“双增”背后的“密码”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宋瑞、郭兴
深秋的渤海湾,船来货往。天津港东突堤码头上正在上演“无人的繁忙”。
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无人集卡有序穿梭其间。不远处的智能解锁站内,机器人正在对箱体快速解锁。轨道上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则通过远程遥控滑动吊装。
你不需要在现场,这一切,都将一一显示在天津港集团智能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小到船舶停靠岸边卸载货物的进度,大到行驶在世界各地的船舶密度,都被处理成了一个个明确的数据。
小小数据的累加,成就了天津港今年逆势上扬的“双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天津港集团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7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2%;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6亿吨,同比增长4.3%。
这样的增幅,在疫情之下的全球港口以及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逆势增长的背后,是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打造世界一流营运集团”的“密码”。
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道出“智慧”带来的突破,“我们的集装箱在泊船时效率多次打破全球纪录,特别是外贸航线的效率在全球名列前茅。”
“比如此刻屏幕上的‘直靠率’显示为100%,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时间进入天津港的船只,不需要‘堵车’‘等位’,可以直接靠泊。”褚斌指着屏幕解释。目前,天津港船舶在港时间,已经平均缩短了近1.1个小时,极大地降低了货轮成本。
环渤海的水域上,支线、干线的“血脉”也正在紧密衔接。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渤海湾每月都有120余艘次的“海上巴士”来往穿梭,将各个港口的货物转运至天津港,再集中起来远渡重洋。
志在万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中转站”,天津港的视野也撒向更远的地方。“仅今年,天津港集团就开通了9条内外贸新航线。”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任伟介绍,“蒙古国把天津港作为重要出海口之一,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港东疆片区建立的物流园,成为蒙古国物流的前沿阵地。”
硬件做支撑,软环境“齐头并进”。
“我们主动走出去,变‘坐商’为‘行商’,把优质服务送到客户身边。”褚斌说,为了服务好广阔腹地的货物周转,今年天津港集团成立了134个服务队,走访了2100余家客户,让每一箱货物都能够精准送达。
在如今的天津港,年轻人激荡起这座中国大港的新潜能。
“职业经理人、目标化选聘、聘任制、委任制四种选人用人改革正在进行,干部队伍也逐步年轻化,‘能上能下’将成为常态。”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琦说。
记者离开天津港时,看到“奋进十四五”的目标显示在智能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到2023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港口、世界一流港口营运集团’;到2028年,全面‘双一流’,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
“天津港每天都有新变化,未来的天津港,将努力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全球贸易便利化提供更好服务,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说这句话时,褚斌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