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等单位指导下,由江苏车联网(南京秦淮)先导区工作组、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南京市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科创交通安全产业研究院、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作为南京市秦淮区“聚秦淮,襄盛举”系列主题招商活动之一,会议同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大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南京市秦淮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泰、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熊斌谦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白下高新党工委书记张仲金主持大会并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投资环境。大会邀请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资深专家,还邀请到来自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知名交通研究学者,高德地图、千方科技、世纪高通、高新兴、大唐高鸿等上市公司参与交流,共200余家单位约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张仲金在致辞中说,以白下高新为核心区的秦淮区创建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以来,引领新经济、聚人气、接地气、有朝气的车联网产业为白下高新带来了惊喜和变化。百度、亚信、华为、阿里、海康、千方科技、四维图新等一大批国际知名领军企业与开发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用前沿科技赋能车联网产业。到今年年底,总投资近1亿元的14条公共道路将完成数字化改造,届时,装载OBU的社会车辆、L4级自动驾驶,将行驶在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的“智慧道路”,完美演绎一场5G科技时代的“数字交通”之约。届时,世界上“最遥远”的红绿灯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更遥远”的标志、标线、红绿灯等交通信号之间的距离,将在南京的白下高新区的道路上首次互联互通。未来,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应用的车联网产业企业将在秦淮创业创新合作共赢。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厅联合发布的《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产才融合推进工作方案》,由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南京白下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信息管理学院、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7家单位创建的“江苏车联网产业学院”正式签约并揭牌。
南京市科技局、秦淮科协对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创建的南京市车联网科普基地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大会现场揭牌。不久的未来,结合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工作,将形成户内户外10万平方米一体化的人、车、路、环境和“云、管、端”的车联网科普示范基地。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经在南京成功举办3届大会,吸纳了共122位主任委员、委员和专家,为交通安全、智慧交通、车联网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大会期间,为10位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梅正荣指出,要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智联互通的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成果,为道路交通安全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我们热切期盼参会的有关企业,围绕“构建高标准的平安交通体系、构建高水准的智慧交通体系”的目标,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急先锋,积极参与到江苏交通运输的安全发展、设计、研发和标准制定中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和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共赢。
熊斌谦就江苏省车联网产业的发展谈到:一是其重要性在于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车联网是技术+资源的多学科平台型产业,多个具象的技术创新集聚和实现,势必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二是其紧迫性在于当前正处于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车联网产业发展,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江苏打造中国车联网产业的示范样板,能够让江苏的车联网人才与技术集聚成为全国、全球的创新中心。三是其必要性在于江苏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引擎。江苏省现有的产业企业与技术具有车联网全产业链条的基础,创新名城南京有着2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苏州、无锡、徐州、盐城等各个城市之间构成了车联网产业互为优势的生态。将车联网产业定位于江苏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建设全球领先的由高端人才、高新技术支撑的创业创新平台,抢占全国全球产业经济的制高点,江苏有基础、有动力、有实力,切实可行,非常必要。四是要借力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大会这个平台搭建国家级江苏省车联网产业智库平台。针对车联网产业具有多学科、多行业、多技术、多区域融合的特点,以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共享的云、公有的链为四大集成板块,重点培育系统集成型龙头企业,推进项目实施落地。
在南京市车联网科普基地的观摩中,基地负责人、企业科协秘书长邹申介绍了交通规则与标志识别之间的关系。他说:“不管是人工驾驶还是自动驾驶都不可能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荒漠上去行使,在有限的道路上行使,一定有交通规则。交通规则一定是通过交通标志标线来实现,很多开车的人都能理解,一定要按照交通标志标线去理解规则。用环境去约束行为,所有的车都要与交通环境产生互动。人工驾驶发现前方的物体(标志标线)能不能被看见,它取决于哪些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人工的视力,第二个要素是车辆的光源,第三个要素是空气的介质,第四个要素是标志的色温和色度。只要机器视觉和人工视觉存在这些要素,那就要克服这些要素或者摆脱视觉,走向数字通信与在线交互。”为此,该基地展示的面板显示主动发光技术几乎克服了全天候环境条件下的所有识别困难问题,让交通信息在道路环境中更加突出,大大减轻了驾驶任务的难度,交通事故降低七成以上,从而获得泛在应用。 大会开设了全体论坛“数字赋能交通”,分论坛一“车联网产业创新”和分论坛二“智慧交通技术创新”,共邀请22位专家分享22场学术报告。
在学术论坛的致辞中,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安全中心主任周荣贵认为,智能网联和数字交通正是未来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的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技术,将是由道路设施、车辆和支撑运营与服务系统组成的一整个复杂系统,各单元、各部分、各子系统之间需要实现交换数据,交通设施与交通载具之间需要信息的交流和决策的互动。
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副总队长孙玉奎说,江苏交警始终秉承“创新创优”的优良传统,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置于交通安全工作的核心位置,创造出一系列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把智慧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以交通指挥扁平化、交通决策科学化、路面查缉精准化、交通要素可视化、交通组织精细化、服务民生便捷化的“六化”为总体目标,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新技术与交通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江苏公安智慧交通”平台,着力提升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和风险防控能力,努力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高质态运行、高质量发展。
全国团体标准《智慧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指南》首次对智慧高速进行定义:应用现代通信、数据采集、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高精地图等技术,感知并融合车、路、环境、事件等多源数据信息,在路侧或云平台在线计算决策并形成交通安全预警、交通流调度和路径诱导等策略,实时发布,能够为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提供服务的高速公路。应用毫米波雷达、300线激光雷达构建全时空数字化道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能够实时规划路径、调度交通流、匹配路网通行能力。
有专家表示,到2030年左右,车联网是一个百万亿的规模。中国有3.5亿+辆存量车,预计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要占到现在汽车总量的25%左右,至少也要到10%,就至少有3000万辆,背后是10万亿的市场。中国有288个设区的城市,超过百万辆汽车的城市超过60个。现在交通管理在用的是指挥中心,远程发现后去人指挥,或者派个警车迅速出击。车联网能够把人、车、路、环境数据综合起来,互相学习、互相协同。中国还有485万+公里的道路,其中,高速公路约15万公里,城市道路约80万公里,国省道约70万公里,这个就是一个2万亿的智能设施改造需求。未来到2030年是百万亿规模的产业,还有充电桩等等。整个产业链要用大数据做分析,提供产业决策的支撑。 同济大学王俊骅教授说,新一代通信、射频、毫米雷达等等这些技术在成熟,技术成熟之后就要应用。比如加装了毫米波雷达的道路,昨天晚上开车从那里路过还是一马平川好好的,但是夜里可能下了一场雨,路面上出现了一个坑洞,毫米波雷达就会把这个坑洞识别构建形成数据,传输给早上开过来的车。告诉车辆,前面有坑洞,在什么位置、要避让。一个抛洒物落在路面,立即也会构建抛洒物的三维图形形成数据来交互。车联网是要用数据在一张网上来解决避免交通事故,解决交通拥堵和迎接自动驾驶的到来。
就车联网技术,大会总策划与负责人、江苏科创车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交通界著名学者刘干先生谈到,要实现“三个互动”:第一个是人、机(自动驾驶的主机)与规则要互动,第二个是车要与云平台互动,第三个是车路环境数据要与道路交通的时间空间互动。刘干说,从出席嘉宾和专家阵容看,本届大会堪称“全链路、全生态”的一场围绕交通安全、智慧交通、车联网的“政产学研用”盛宴,能够大力促进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高效提升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智慧交通与车联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