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紧随日本、韩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自主的、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而同属
机器人制造大国的美国和德国因为缺少某些核心零部件(例如核心减速器)而产业链并不完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表示。
国家统计局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9257台/套,同比大增26.6%。这是中国制造快速复苏的一个注脚。4月当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9%,年内首度转正,而1-2月份、3月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3.5%、-1.1%。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随之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
按照2020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尤其是“两新一重”,对于机器人产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宋嘉指出,“工业机器人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尤其在应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以及高危、高空作业等方面,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家用机器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家用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家政服务等方面需求持续旺盛、应用和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后面也有说十一大领域的,总体而言分为两个方面有利于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宋嘉表示。
一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主要在技术侧对于机器人产业将有进一步提升,将对行业形成新产品、新功能、新模式、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诸多产业链对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和空间,也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
就市场空间而言,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进入中速增长期,2020-2023年复合增速16%。通过与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比,及对工业机器人密度重新测算和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将从今年开始,尤其是“十四五”期间,进入中速增长期,预计2020-2023年复合增速16%,高于欧美日领先国家的5%。
机器人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工业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专用机器人。从市场关注度上看家用机器人指数热度最高,工业机器人次之,专用机器人最低。
目前,机器人产业主要市场空间在两大领域:第一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制造,需求占比超过1/3,第二是3C家电制造,需求占比接近1/4。这两个下游产业需求占机器人整体需求量超过六成。
机器人被行业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那颗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五个国家既是全球主要的机器人制造大国,也是主要消费大国,这五个国家消费了全球73%的机器人。
“行业的趋势呈现出头部聚集、下沉细分市场竞争的特点。国产企业逐步加入国际竞争,领先企业优势更加明显,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市场份额逐渐被头部企业所占据。同时,细分专用市场也成为竞争热点,这样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先从无到有,快速进入主力市场,等主力市场空间有限时,不断下沉或者细分。”宋嘉分析道。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成立于1982年,是经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一类事业单位,连续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支撑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连续出版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重点蓝皮书)、《制造业上市公司500强》。
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是机械院的二级中心,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三个协同(跨产业协同、跨学科学部协同以及国家级创新资源与地方协同)和三个推动(推动产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及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