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李晓红
嘉宾
王晓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陈晓东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联盟秘书长
刘进长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
图:陈晓东
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对智能机器人产业大力扶持,在《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利好政策带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步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也已蓬勃兴起。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应用领域和行业不断扩展,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服务机器人也显现出巨大市场潜力,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缺失、产品低端化和被市场边缘化等问题,因此,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应用示范,做好产业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机器人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
王晓明:机器人从产业角度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消费类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根据智能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目前,我国万人劳动者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在快速上升,比重不断提高,但整体上还是低于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制造业仍是以低成本劳动力规模供应为特征,在劳动力供给和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器人产业主要解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从服务侧来看是解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护理和服务问题。
陈晓东:我国整个机器人产业正在蓬勃兴起。目前,工业机器人发展较快,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生产加工、包装、食品、制药等领域,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外四大家族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不过,以新松、埃夫特为代表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迅速发展,且发展势头良好。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正在发展起步过程中,其中,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大疆生产的无人机占世界80%-90%的市场份额,表现较为突出,此外,医疗机器人、家庭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企业做的也比较多,但是规模较大的并不多。特种机器人主要是用于人不想做或是人做不了的危险作业领域,比如警用、消防、灾害救援、化工、井下作业、农业、安防等领域,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未来无论是从国家发展层面还是企业自身角度,都要找好需求点,做好分析,提前做好准备,应该在机器换人、机器替代人不方便做的工种上下功夫,在机器人产业中抢占先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是农业大国,在劳动力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器人十分有必要。
刘进长:总体来讲,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比较热,而这个热并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因此,一方面要使机器人产业比较热,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热。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机器人技术。10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很多服务机器人,外形各异,但功能雷同,尽管外形特别重要,但更要关注机器人的功能。也就是说,做出来的机器人应该解决人们的需要是核心问题,才能使企业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做机器人的企业很多,但真正实现盈亏平衡的并不多,所以,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要找到需求痛点,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从而使得企业得到发展壮大。
创新依然是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但工业机器人市场却被外商垄断。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或产业瓶颈有哪些?
王晓明:制造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整个制造业进入到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阶段,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需要,比如汽车、半导体产业等。二是技术积累,但目前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我国是机器人需求大国,但不是机器人制造大国,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目前,我国大部分创业企业做的消费类机器人或者是特种机器人,技术比工业机器人相对要求要低,不过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积累,相信中国是可以成为机器人制造大国。有两个路径:一是靠自主创新,形成知识积累和创新体系,发挥产学研合力的作用。二是机器人是涉及交叉学科、多学科的一个领域,应该加强合作,相信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在这个领域能具有全球竞争力。
刘进长:从全世界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去年有6.8万多台,占了世界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近四分之一的份额,确实是一个大市场,但从我国机器人的可靠性和成熟度来讲,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在不断进步,国产工业机器人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设计集成能力较差,国内少有真正把动力学、运动学等能够很好地集成在一起,因此导致我国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差,整机的可靠性有待提升。二是基础件制造能力较弱。在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都有欠缺。由于我国集成机器人多使用国外的核心部件,市场价格竞争没有明显优势。三是产业工人的素养和培训不足,对一些高技术企业还难以适应,亟须对相关工人专业水平进行提升。从整体来说,我国的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基础件及工人素养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陈晓东: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特别注重核心部件的制造研发,并已经占据了世界鳌头,比如核心的控制器、电机、伺服系统等,因此,核心部件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做核心部件,而且做的不错,但是由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时间比较晚,要突破技术瓶颈或者产业瓶颈还需要较长时间。
消费类机器人是未来发展新领域
未来机器人产业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我国向智能制造转变有何意义?
陈晓东:未来核心部件的打造和软件的开发相结合将会是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如果核心部件一直使用国外企业的,对我国机器人产业来说,永远是短板,因此,我国在软件发展上赶上并超过国外的同时,软硬结合将会形成很好的互动效果。机器人未来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机器人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但我们的基础较差,尤其在基础材料、基础件、加工制造水平能力等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我国目前还没有造出世界领先的汽车或是汽车发动机,原因就是材料、制造工艺以及自动化技术,其中自动化技术涉及到了大量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汽车及发动机多数是由智能机器人与人协作制造出来的,其标准化、系列化非常高,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应该在核心部件方面打牢基础,同时提升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甚至弯道超车。
王晓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起步是以工业机器人为先导的,主要应用于制造业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消费类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正在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从数量级来看,未来机器人产业可能成为和汽车、家电、手机同体量级别的消费类产品,而且高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会带动全球整体产业达到一个新高度,为全球的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支撑。不过,目前机器人还存在不少争议,比如,工业类机器人会不会对就业产生替代和挤出效应;消费类机器人智能化提高后,从人的角度以及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到底能不能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要进行很多对这方面的探索,最后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形态,这可能需要经过十年或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刘进长:未来机器人产业肯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肯定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麦肯锡预测,新一代机器人年产值将达到1.7万亿美元-4.5万亿美元,市场相当可观。未来从工业生产线到日常生活,机器人在逐渐进入市场、走进家庭,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纷纷进入到这个行业,都看到了机器人产业蕴含巨大市场,都希望通过介入机器人产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目前,服务机器人占据的市场份额还较少,我更看好服务类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尤其是特种机器人产业。机器人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一个支点和核心,是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很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直把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进行扶持。
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应如何避免机器人产业发展低端化?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