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已有50多家企业开展了机器人应用,其中6家通过了全国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宽敞高大的厂房里,不见人头攒动的场景,只见各种“高大上”的现代化设备排列组合,井然有序。为数不多的工人或盯着显示屏或操作着电脑,指令一下,发起“机器人总动员”,大大小小的机器轮番上阵,流水线上送料、加工、装配、测试等环节自动完成,产品快节奏打包出厂……
这种曾经存在人们想象中的“未来工厂”,如今开始渐行渐近。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浪潮之下,惠州企业悄然上演新一轮“车间革命”,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很多工种环节逐渐被工业机器人取而代之。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发现,TCL、德赛、华阳等不少惠企近年来纷纷斥巨资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逐渐朝着智能工厂迈进。
数据显示,惠州50多家企业开展了机器人应用。而根据工信部系统的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的信息,目前已有6家惠州企业通过了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机器换人”“互联网 ”让一大批企业插上创新研发的翅膀。
华阳3年左右初步建成“智慧工厂”
机器人自动分板设备、三维平台螺丝机、在线式自动化测试流水线、自动包装机……走进位于惠州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华阳通用的车间,各类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惠州唯一一家既是全国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又是首批通过评定的企业,华阳通用近年来大手笔搞创新研发和信息化建设,自动化车间顺利投产,并成功开发应用机器人近百台,智能制造取得初步成效。未来,这里还将崛起一座智慧型的工厂。
惠州华阳通用副总经理徐惠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思路指引下,该公司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智慧工厂”建设,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初成规模的透明化、数字化、精益高效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工厂。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加之大众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汽车电子行业产品的安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谈及推进两化融合、发力智能制造的初衷,徐惠强感慨:“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全球化竞争、客户多样化需求以及产品快速更新换代,对企业的技术含金量和“智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做智能化工厂建设,不能“闭门造车”。为了解最前沿技术,开拓视野,华阳通用近年来展开大规模调研考察,引入一流专业机构参与规划,确定了按国际一流企业来建设的定位。
徐惠强透露,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潮下,该公司以西门子成都工厂(国内首家符合德国工业4.0标准的数字化工厂)为标杆,启动实施华阳汽车电子智慧工厂建设。
今年8月15日,华阳通用接连签下两个项目,一个是与西门子数字工厂集团旗下机构Siemens PLM Software合作启动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一个是与华冠科技公司合作启动的罗克韦尔MES(制造执行系统)项目。项目建成并运行后,制造全流程的精益管理将得以提升,一家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呼之欲出。
“我们还自主开发机器人,进行应用并普及推广,建设了符合车厂较高配套要求的自动化车间,包括自动测试、自动老化、半自动化组装及包装,并不断完善。”徐惠强介绍,目前该公司还在筹备上马SRM(面向供应资源管理)、WMS(智能仓储管理)、QMS(质量管理)等信息系统,让“智慧工厂”建设有全面的信息网络支撑。
明年底前全市创建5家智能化示范工厂
其实,早在2014年5月,作为惠州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代表,华阳集团(具体实施单位为华阳通用)与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就入选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一年后的2015年4月,TCL集团、华阳、真维斯服饰3家惠州企业成为全国首批200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今年以来,德赛工业公司(具体实施单位为蓝微电子)、光弘科技、中海油惠州炼化等3家惠企又相继通过评定。至此,惠州获得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并发证的企业增至6家,另有10多家正处于两化融合贯标实施阶段。
记者走访了解到,包括TCL、德赛、华阳在内,越来越多惠州企业抢滩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今年7月底,惠州市发改局局长徐毅在作《关于惠州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透露,惠州23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50多家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
徐毅表示,接下来,惠州还将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3年行动计划,推动35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0亿元以上,并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进30家以上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
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进军智能制造,已在惠州的计划之内。近日,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惠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把“互联网+先进制造”列为14项重点行动之首,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动惠州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方向转变。
其中明确,将加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究等实验室建设,打造“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推动汽车配件、家电等产品智能化改造,并在汽车、石化、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一代商业智能应用试点。
根据目标,到2017年底前,惠州将创建智能化示范工厂5家、智能示范车间1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7家;2020年底前创建智能化示范工厂15家、智能示范车间20个、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家,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入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虽然目前惠州企业的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但随着政策利好刺激,未来惠州有望更大规模推广应用机器人,智能化工厂建设将成为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