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即将到来,除了有望再创新高的交易额,你有没有关注到物流产业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4年,网购交易额达517亿元,腾讯网报道文章称,“双十一”期间快件量逼近6亿,被指“购物灾难”,爆仓和滞后的情况十分普遍。而今年网购交易额有望达到2014年的2倍以上,但是物流界却表现得波澜不惊,其中的信心则来自于物流机器人的引入。
据中华网科技频道报道,“智能分拣机器人将可能代替70%的人工”,靠人力去应付巨大的物流需求,不仅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上位”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物流机器人的胜利
在亚马逊的仓库中,遍地都是一种橘黄色的“小车”,它们游走在货架之间,把特定的货物(连同货架)搬运到分拣工人面前,它的出现让很多物流人开始重新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这个橘黄小车便是亚马逊的仓储机器人机器人Kiva。
2012年亚马逊斥资7.75亿美元收购Kiva Systems公司的机器人项目,之后亚马逊便独占Kiva,用来处理仓库的货物盘点以及配货等工作。目前亚马逊的几十个仓库里,有超过1.5万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亚马逊一度被称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
在中国,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天猫超市天津仓库目前使用着一款叫Geek+的仓储机器人,这款圆柱形的仓储机器人相比Kiva更矮,远远看去,像是大号“电子秤”,但在工作能力上并不逊色。
以上两款产品都是物流方面的仓储机器人,然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却不仅仅局限于此。
目前我国把机器人分类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包括焊接、搬运、装配、喷涂等功能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包括家用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和特种用途机器人。
物流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中都有分支产品,工业机器人中的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机器臂)、载重车(AGV),以及服务机器人中的仓储机器人,都可以定义为物流机器人。
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人的低成本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国内老牌制造厂商大批量裁员的消息开始出现,机器人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国内注册的机器人企业已经有上千家,下图盘点了国内49家有代表性的机器人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我国机器人行业的整体情况。
在49家企业中,22家生产工业机器人,占总体45%,属于目前机器人市场最成熟的领域;16家生产家用机器人,占总体的33%,不过在家用机器人中,目前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是清洁机器人,主打聊天陪伴的机器人市场不温不火;8家生产物流机器人,占总体的17%,物流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仅次于工业机器。
以上8家生产物流机器人的企业中,新松、沃迪、格力、广州数控,都属于工业机器人的老牌企业,其制造的物流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厂房的重物搬运和分拣工作上;嘉腾、极智嘉、水岩科技、蓝胖子属于新兴科技企业,其产品更多服务于电商巨头,如天猫超市、唯品会、京东等。
物流机器人的前景
相比人工,物流机器人可以节约更多成本,以电商行业为例,雇佣一个分拣工人一年花费5万到6万元,此外还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并为管理工人付出许多隐性成本。
而一个仓储机器人的售价在5万元左右,且为一次投入,机器人只需定期保养、维护即可,通常情况下,企业使用1年就能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这种情况下,逐利的资本必然会青睐机器人。
据IFR预测,未来10年,欧元区150万个物流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在国内的情形相似,有业内人士称:“未来十年内,机器人解决方案有望节约20%到40%的装卸、搬运成本。”目前的问题,早已不再是需不需要引入机器人,而是如何快速引进机器人。
当前,除了制造业的搬运机器人和电商仓库使用的仓储机器人,另外一种方兴未艾的物流机器人是无人搬运车。不过,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无人机和无人搬运车在现实应用上都有待改进,主打共享经济的物流平台似乎是目前更为实际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