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1984》,书中对于人的思想转变过程进行了详述,当对一个人做思想改造时需要把其所有旧思想掏空,再用新知识填满,由此完成思想结构的重建,主角温斯顿进行了非常痛苦的思想“升级”过程。当下整个产业智能升级的激烈程度以及讨论的热度绝不亚于温斯顿思想重构中产生的冲突。
“智能制造”对于普罗大众已经不再生疏,人们不仅接受它的理念甚至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在抵触和诱惑的矛盾中寻找着真正适用于自己的智慧工厂方案,而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互联企业”早已把一整套成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放在了用户的面前。
持续投入助力中国产业升级
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罗克韦尔自动化多年来一直强调自己“互联企业”的理念,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在过去十多年,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在发展智能化制造,并保持强势的投入。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对于智能制造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或者“互联企业”,阐述的核心都是智能化制造,然而罗克韦尔自动化“互联企业”更是一套可以帮助企业落地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老式工厂都很难实现协同作业,或是协同制造,“互联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开放性和协同性。以DCS为例,业界很多传统厂商都维系着老旧封闭的系统。罗克韦尔自动化在DCS领域深耕多年,过去强调硬件性能上的强劲,而现在则更多讲求的是软件层面的互联互通。软件渗透提升了工业生产中众多的功能。“互联企业”也正在利用这种商用化软件平台帮助客户跟上整个技术革新的步伐。
云技术,IOT不断冲击着新的工业环境,让整个行业技术发展滚滚向前,客户也在熟悉这些技术带来的便利。在这点上,罗克韦尔自动化做到了与时俱进,没有封闭地看待这些技术革新,在北京举办的罗克韦尔自动化TechED上成功推出了Studio5000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集成开发环境,最新的PlantPAx将最先进的技术融合到新产品中,并坚信它们可以给自动化领域带来改变。
Mr. McPherson在TechED 会议上详述了“互联企业”的组成架构
Mr. Pulsifer发布了最新的PlantPAx,同时对“互联企业”在流程工业中的运用做了详述
独特“DIY”式的升级策略
罗克韦尔自动化 “互联企业”升级策略的最大特点是并不需要用户将原有设备完全换掉后用新设备替代才算是完成一次“升级改造”,“互联企业”是一种人性化的可大可小的“DIY”式温和升级,不限定投资额度,也没有一个严格的线去将设备数量标准进行划分。
“互联企业”是灵活的非刚性标准,如果用户只是一个机械制造的厂商,那么可以追求实现机器的互联互通诊断以及预维护。但若是大型制造商更有可能希望对全厂资源进行整合,实现IT技术和OT运营技术的整合。让数据流从工厂底层过渡到上层,优化流程上的协作,改进效率,二者面临用户范围和方向上的不同。过去的二十年,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在开发标准化、开放性的方案提供给“互联企业”受众对象。现在“互联企业”开放性与商业技术更好地融合到工业生产当中。衡量一个企业最终有没有实现“互联企业”,KPI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如果一个企业的效率得到提升,无论是协作提高,运营效率的提升还是资产利用率上的增强。只要比原有效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它就能够被理解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互联企业”。
在中国,很多客户都不知道自己的智能制造要上到什么程度,其实这正是互联企业的优势之一,客户可以从自己最头疼的痛点发力,先进行部分升级,当然亦可全面升级跨越式改造。罗克韦尔自动化的20个工厂已经形成一个很完整的互联企业模式,但就算是这么庞大的工厂群最早其实是从解决供应链问题开始着手的。因为企业改造不断升级的同时,KPI每年也在随之提高,所以企业升级部分设施,不仅明智而且节约,这正是互联企业形成的独特 “DIY”式升级模型。新技术会不断涌入到客户的运营当中,让效率持续提升。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