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浙江宁波多年以后,面对经济形势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广大台资企业依然保持着最初踏上这片沃土的扎实与活力——转型之下,台资企业交出了自己的自动化方案,为中国制造转型提供范例,包括机器人、物联网、云技术……
机器人集成:亚德客国际集团大陆事业群,台湾敏实集团北仑春晓工厂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亚德客国际集团大陆事业群总经理李怀文告诉记者,从2003年亚德客初入宁波至今,奉化厂区的年产值从1.2亿元增长到10亿元,而这十几年里该厂区的员工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缘于这些年来我们对技术创新的大量投入。”李怀文介绍,亚德客宁波研发中心拥有300多位研发工程师,每年投入8000万元到1亿元用于技术创新,生产设备逐步实现全自动化。气动元件的压铸、打磨、清洗等工序基本上交由机械手臂完成,一条传统生产线需要15名员工操作,而产能效率高出30%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只需5名员工操作。
在台湾敏实集团北仑春晓工厂,自动化机器设备也已大规模应用于企业生产。据总经理陈海挺统计,在公司主营的汽车车身外饰件生产中,实现自动弯边、自动堆垛、自动贴泡棉和自动冲压,每条生产线可节省7名作业员,大大缓解了工厂面临的用工荒问题。陈海挺告诉记者,目前该厂有机械手臂75台,他们还将继续推进智能装备快速升级,预计到年底机械手臂会达到100台,明年会达到200台。未来,敏实集团考虑将产品拓展到自动辅助驾驶领域,并已着手收购了一家摄像头生产企业。
物联网智慧工厂: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宁波卓新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在通过人才引进、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促进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在甬台资企业还注重抢搭“互联网+”的快车,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出物联网智能化工厂模式。
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是镇海一家专业生产锻压机械的台资企业,年营业额约10亿元,员工600多名。走进厂区,车间墙上、设备上、办公室里,处处可见各类二维码,员工们用手机扫一扫,作业程序、设备说明书、视频等资料都立刻显现;管理者不在车间,也可以通过安装在厂区的120个摄像头“掌控一切”;拨一个电话,便可联上公司广播系统发布通知;etc员工打卡系统,指纹辨识工具借用与领料系统……信息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让金丰的管理显得高大上。
除了用于管理,金丰还把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与宁波大学合作开发SIM模块,将之应用于所生产的大型冲压机械。每台机器装上SIM卡后,机器运行时的电压、产量、温度等信息实现同步向业主和金丰移动终端发送,客户可以实时监控,公司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机器运行的异常情况预警,并可主动就近提供售后服务。“我们公司把自己定位于服务型制造业,这样的增值服务不断出现,让我们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客户的信任感和采购意愿大大增加。”公司总经理曾盛明说。
小兵立大功。金丰的信息化之路起步于4年前,至今在信息化设备投入上仅花了23万元左右,但这些小玩意与互联网的连接,让它们发挥了很大的价值,也帮助金丰得以在行业经营饱受挑战的近几年业绩实现稳定增长,今年营业额预计同比增长超过6%。
位于北仑的宁波卓新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也把工厂打造成了智能化模式。去年3月,该公司生产系统联网投用,产品的每道工序、公司的每台机器设备,其运行状态和工作效率都实时显示在主控屏幕上,以便于协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