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无疑是当下中国制造业最火的话题,要实现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然而,有媒体经过测算,如果把目前各地机器人产业规划的产值、产能计算在内,全国机器人规划总产值已超过万亿元。如重庆市的目标是,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南京的目标是建成国家级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与产学研联盟,年销售规模达1000亿元;洛阳提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1000亿的产值,这几个城市都不够分。
那这些城市都在造什么样的工业机器人呢?6月份我参加了某中部城市举行的一次“智能装备展”,很多国内厂商把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拿到展会上展览,展台上有机器人跳舞的,有码垛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这个“准内行”看了一下,几乎没有一家有四轴以上的工业机器人拿出来参展不说,而且都是包装、码垛这类对精度要求极低的工业机器人,真正高端的机器人一家都没有。我也尝试性的询问了一下参展商,他们均表示没有能够适用于高科技电子行业、航空、航天等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业机器人产品。6月份我去过一家国内军工电子研究所,所领导跟我闲聊时聊到这个话题时一声叹息:他们不是不想买国内的机器人产品,实在是不敢买。2年前该所买了一套南方某大厂生产的自动化喷涂生产线,使用不到2年就基本瘫痪,为此所里当时负责采购的责任人受到了严厉批评。在电装机器人方面,他们也寻遍了国内知名厂商,没有一家能够达到这一的精度要求:电路板的点位孔只有0.5mm大小,电子元器件的针脚大约只有0.3mm,要从托盘中准确的抓取一个电子元器件然后准确的定位到这么小的孔位上并准确的插入,这对机器人的定位、减速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且这种动作一天要做几千上万次,对电机、减速机的可靠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国内机器人产业还没做起来就已经想着产值规模做大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创新过剩”。制造业似乎和资本市场一样,总在寻找不同的“题材”。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