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作为改革排头兵的广东,在此轮改革中应如何应对?转型升级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上周六,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做客南都公众论坛,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广东省转型升级新发展。他认为,广东要想实现新一轮经济良好发展,关键在于产业转型升级。
以自贸区为引擎放开准入
广东省结构性的问题是什么?黄剑辉认为,要认清自己,一方面要“照镜子”,同时也要跟他人横向对比。他所在的团队用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宏观稳定、基础设施、治安资源、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财政、金融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就业劳动力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共50个指标,给广东开出两页纸的体检表。
“从G D P的角度,2014年广东省1.1万亿美元,在全国排第一位,如果把广东省当做一个单独的经济体,在全球能够排到第16位,接近墨西哥的水平。”黄剑辉介绍,生产力水平指标包含GDP总量、人均GDP以及GDP增速三项。广东GDP总量可观,不过制造业比重仍较大,加上投资率、居民消费率排名并不靠前,所以在增速方面会受影响。
广东在教育方面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黄剑辉介绍,广东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都是处于全国20名以后。“这在‘十三五’时期应重点进行弥补,广东省、广州、深圳要实现创新驱动,如果没有大专以上人口比例、高学历研究生人数的提升,那肯定是无本之木。”
黄剑辉认为,广东省能否实现新一轮经济良好发展,关键在于产业能不能升级。产业能否升级跟开放的程度、金融的效率、人才的支撑都有很大关系。他建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广东一方面要引入外部人才,同时也要着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本科以上人才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研发支出。同时要把广东省纳入到全国、全球的视野,以推动广东自贸区建设为引擎,放开准入,尤其是对港澳台、欧美日等外资开放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改善金融供给。
制造业提升可借鉴德美日韩
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珠三角的独特优势。黄剑辉认为,德美日韩制造业的特征,对珠三角进一步发展制造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德美日韩制造业共同的特征是区域集中、跨国企业引领、品牌塑造、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对中国而言,人力资源成本低、国内市场大是后发优势,但物流成本高、融资成本高、宏观税负高、研发投入低,也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综合上述因素,黄剑辉认为,珠三角制造业提升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因为产业要升级,要逐渐高端化,从人才供给的角度,必须要针对广东省的短板,发展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针对现在融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太低的情况,进行金融扶持。体制机制方面,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要跟上。
“总体要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表示,一个是高端制造业要加快发展,一个是对珠三角的传统工业进行加速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