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人机围棋大战中,谷歌智能系统AlphaGo以绝对性优势战胜韩国顶级棋手李世石,近日阿里云人工智能程序小Ai则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成功预测“歌王”归属,这两大事件先后引发了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潮。而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除却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惊呼,也充斥着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会否危害人类”的疑虑。
工业大国在此前先后提出的机器人产业政策或许可以作为对这一疑虑的极佳解答。包括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国“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在内的国家级政策,无不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的未来规划,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层面对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认可与支持。
而在近日由工业4.0协会主办的“机器人对话机器人”主题活动期间,来自库卡、发那科、埃夫特、新时达等机器人行业标杆企业的专家们也以机器人为切入口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极限,相对于“机器人未来将取代人类”的消极论调,他们倾向于认为,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将实现和平共存。
总的来说,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机器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在工业领域。权威机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劳动人力短缺与人口红利流失,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正在加速增长,到2025年世界机器人市场将高达669亿美元。
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
总体来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无非包含以下几点: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各种动作的完美化;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总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将更具专业化。
“机器人时代正在变革,机器人将从简单的执行指令、流水线操作,进而演变成引入协调机制、互相联动、自主行为协调以及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任务。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将从个体、独立应用向群体、系统应用的方向发展。”工业4.0协会有关机器人的论述表明,机器人在专业化的同时也已开始走向协作。
发那科机器人技术中心副科长王企远表示,所谓的协作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机器人与外部设备的协同作业,这些设备包括变位机、转台、输送线等;第二是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协作,例如,当货物重量超出一台机器人负载时,我们可以通过两台甚至更多的机器人来配合完成此项工作;第三则是机器人与人的合作,其理想模式是使机器人能够迅速调整自己工作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情况,甚至响应生产工人通过触摸、声音或手势下达的命令。
发那科机器人技术中心副科长王企远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