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15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5层国际厅举办,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题目为《气候变化、能源革命与能源互联网》。以下为演讲内容: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想在这里简单跟大家讲一下三个问题之间相互的关系,第一个应对气侯变化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气侯变化作为科学的问题提出来有很长时间,经过23年艰苦的谈判,到现在为止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应对气侯变化是全球的事情。现在差不多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交制度贡献,出现全球共同应对气侯变化的局面,很多人对气侯变化不是特别清楚。
应对气侯变化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75%到80%是人类燃烧化石能源排出的二氧化碳,控制能源碳排放只有两三种途径,一、是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低碳的增长方式;二、能源系统的转变;三、消费方式的转变,基本上通过三个方面来做的。三个方面都推动了能源转型和革命。大家注意到目前170个国家提出应对气侯变化所有的目标都是能源相关。我们国家提出了三项指标,我们到2030年左右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那个时候到达一个顶峰,那么我们的二氧化碳排除这些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可能达到个相对的平衡,同时2013南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美国到2030年电场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5%,只有天然气的技术才可能实现,或者低排放发电技术才能实现。挪威提出在2013年新增的汽车都是零排放,这个零排放是指什么?即使采用电动汽车的时候,也必须要求电的来源也是零碳。欧盟是特别激进的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提出来的目标更加苛刻一些,到2030年气侯变化比1990年减少30%,能源消费减少30%,他提出一个更远的战略目标2050年所有的碳排放减少80%到85%,80%以上能源来自非化石的能源。气侯变化和能源革命相互的关系,大家注意到今年6月份,发达国家希望到本世纪末人类告别化石能源时代。我们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访问美国的时候,做了一个报告,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回应,中国在本世纪末进入零碳时代,大国对能源发展方向做了一个前瞻性的展望。到本世纪末还有85年的时间,大家看着这个时间很长,但是对一个能源系统的变革来说,时间似乎太短一些。
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初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从那个时候从75%几降到20%左右,差不多用了很长的时间,如果每年减一个百分点的时候,也需要七八十年的时间,这个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减少一个百分点化石能源的比例慢慢推进,这个跟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现在依赖非化石能源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为什么?核能有相当大的争议,从世界范围来看,联合国的成员国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在气侯变化谈判作为一个国家集团有一票,有206个国家和国家集团,大概只有10%个国家赞成核能的,大概是100个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在所有联合国决议里面,大的会议文件里面把可再生能源放在突出的地位。所以在这里面着重讲一下。
可再生能源占了主导的地位,可再生能源是间接系,不稳定,它比较要庞大的系统支撑稳定能源可靠的供应,就带来能源互联互通的问题,过去我们的电力系统刚刚发展的时候,都是分布式,最后一个小小的分布式构成区域性的电网,然后有了大的区域性电网,现在有更大的网需要我们去安排,比如说欧盟28个国家建立统一欧洲电网,共同吸纳可再生能源。在非洲建立一个能源走廊,希望非洲和欧洲共同连在一起,共同享有可再生能源。里夫金先生有一个畅想把五大洲连在一起,共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们国家电网也推全球能源互联的作用。现在更加现实是区域能源的互联,如果大量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北部地区等等,现在有一个尝试浙江到宁东有一条输电线路,将来从内蒙,新疆,大西北把那边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华北,华东的地区。这个是区域的互联,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也是特别重要,特别是分布式的能源发展,我们需要能源互联的概念。
我们的燃气系统,北欧、中欧、南欧、北欧及俄罗斯连起来了。中国希望构成一个南亚和中亚、中国、东明相连的庞大天然气供应体系,类似于中亚前苏联地区和欧洲这种互联。所以未来能源互联互通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在节能这样一个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甚至一个楼宇能源的互联互通都是特别重要,都是有改善的东西。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行业,是未来充满无限商机的行业,同时需要我们在很多的方面作出变革,除了技术之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不构成障碍,现在最大的障碍是体系障碍,构成能源商品市场,并且为市场的形成构成相应技术网络,比方说天然气的网络,能源的网络,这些网络配以互联网技术,为接纳更多的非化石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改善我们的能源结构,可能需要完善能源互联网系统,能源互联网这样一个概念从提出到实践,以及到完成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今年是第一届能源互联网大会,我们希望每年都可以交流一下,能够有不断技术进步,有政策的改革,通过技术的进步,政策的调整和极致的创新才能把能源互联网事业推向前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