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传统制造业正在慢慢蝶变。
9月22日,“2015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博览会”(2015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在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展会现场,几家企业展出的智能工厂项目成为关注焦点。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智能工厂的出现,预示着智能制造风潮已悄然兴起。
“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如果制造企业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未来5至10年将丧失竞争力甚至消亡。”在博览会开幕当天举行的“国际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如是说。
智能制造风潮起
偌大的生产车间看不到一个工人,只有数台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自动运货车将一车纱布运至染缸前,机器人一把抓起纱布放入染缸,几秒钟后又将染好色的纱布取出,放回运货车……
这是昨天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展台反复播出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工厂,是该院帮助山东一家企业打造的智能工厂。这个工厂通过利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的跨越,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20%,综合成本降低了两成,染色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6%。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产业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政彬告诉记者,目前,该院帮助制造企业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工厂项目超过了10个。
绵阳福德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致力于为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健介绍,去年以来,他们已在四川等地为10多家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了智能化工厂项目,部分项目已投产。
在这些热衷于打造智能化工厂的企业中,也有重庆企业的身影。据吴健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已就智能工厂项目与重庆前卫科技集团、美心集团等进行了合作,其中前卫科技集团智能工厂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吴健认为,智能制造将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谁先行动,谁就能抢得先机。
没核心技术利润微薄
近两年来,中、美、德等国相继推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国家战略,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把推进智能制造列为由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
“然而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热潮中,各地为了GDP好看,普遍走起了重招商引资、轻研发创新的老路。”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尹超认为。
以机器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全国至少有30多个地方通过建立相关产业园等方式进军机器人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约500家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与此同时,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却主要掌握在ABB、安川、发那科和库卡等少数几家国外企业手中。受此影响,去年国内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中,国产机器人占比不到3成。
吴健透露,福德为多家企业打造的智能工厂项目中,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绝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组装、软件技术开发等领域,我国企业也普遍缺乏核心技术。
一位本土机器人企业老板表示,该公司生产机器人所需关键零部件全部依靠进口。由于这部分成本占整台机器人成本的六至七成,公司生产一台市价30万元的机器人,毛利仅有10%左右,除去人工成本后所剩无几。
重庆还缺什么?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说,我市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尹超认为,当前我市在智能装备研发、软件系统开发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却不足以支撑本地需求。
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教授张毅表示,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市最缺的就是研发人才。受此制约,目前我市尚缺乏智能制造的软件技术服务、人才交流平台,亟需打通阻碍智能装备研发、软件开发的人才和创新瓶颈。因此,有必要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吸引互联网高端人才及企业创新软件技术、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激励机制。
据介绍,重庆邮电大学今年将打造一个智能制造研发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智能制造软件系统技术研发、实验,同时培养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