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比例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关注“机器人”产业,选择转型升级之路。不同种类的“机器人”设备的出现,正在对包括餐饮、饮料生产在内的食品行业带来影响,对解决行业中人力成本不断升高的现状起到了积极作用。
机器人有助餐饮行业标准化建设
从能刀削面的“奥特曼”,到能送菜传菜的“萌妹子”,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餐饮行业,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早在2010年就有关于餐厅采用机器人烹饪的报道出现,此后的一年中,长沙、宁波、上海、济南等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有餐厅使用机器人的新闻,出现的形态基本以送菜机器人为主。
以宁波某餐厅所用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单台造价6万元,寿命约5年, 一次充电可以工作8个小时。中国经济网记者计算后发现,每台机器人的月使用成本费用仅1000多元,这对于在“北上广”等用工成本较大地区的餐饮企业来讲,很有诱惑力。
这些送菜机器人的出现不仅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还意外地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认可,有利于率先使用的企业扩大消费群体。安徽合肥的一家机器人主题餐厅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前来消费的则以家庭和年轻人群体为主。“以机器人的形式做餐饮,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能力更加准确,相信未来的家庭会更多选择机器人来代替人力。”
另据媒体综合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相比较于上世纪,如今的餐厅后厨出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随着最低时薪标准的提升,美国越来越多的餐厅偏向于选择机器人。而机器人也因其高准确度、高时效和低成本广受欢迎。
除了为餐厅节约人力成本,机器人在餐饮中的普及还对餐饮产品标准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早些时候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餐饮机器人的专业称呼为烹调用机械设备。目前此类设备除了可用于前端服务的“机器人”,后方烹饪设备还可以炒出包括宫保鸡丁、炝炒圆白菜、酸辣土豆丝等三十余种菜品,而且保证了菜肴优秀的口感和味道的一致。
他表示,此类产品的优势在于复制力强、生产速度快,适合菜式种类固定、客流量大且用工成本高的餐企选择。此外,烹调用机械设备的普及对企业在生产环节把控、菜品标准统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冯恩援还表示,机械设备的普及应用,在未来还将带动餐饮上游原料环节的标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