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核心数据表明,经过多年发展积淀,作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优势仍在继续强化。
“一个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发展,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够完成所有配套工作,而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半个月。”这句出自很早就走出国门发展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话,形象刻画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无可取代的产业链优势。
在众多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央企业,记者听到许多类似案例:一些国家在建设大型工程时,开始选择西方企业承接,工程进展中系统成本急升远超预算,不得不回过头来求助中国企业,并就此认识到中国制造在系统集成和产业链方面的强大优势。
这种优势还在继续强化。22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核心数据显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67.1亿元升至68.1亿元,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实现净利润继续保持升势;同时,入围中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增6家升至266家。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和欧债危机影响一度发展缓慢后,正在慢慢走出阴影。入围门槛一改上年下降趋势略有提高,表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逐步从危机中恢复元气。”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成说。
优势的持续和强化,需要强大创新驱动支撑。数据显示,2015中国制造业500强纳入统计的473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4814.65亿元,比上年提高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平均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5.5%。
许多企业年研发费用投入已经高达百亿元规模,研发投入费用最多的5家企业分别是华为408.5亿元、中航工业234.3亿元、航天科工181.8亿元、中国一汽118.9亿元、中船舶重工107.6亿元,占各自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14.17%、6.07%、10.85%、2.41%和5.33%。
投入加大已经产生效果。纳入统计的440家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42.1万项,比上年增长10.5%,440家企业平均每家拥有专利957项,比上年增长13.93%。其中,美的集团拥有专利最多,达到近3万项,中兴通讯发明专利最多,达到1.5万项。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正在出现的增速减缓、利润增速下滑必须正视。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总体呈现下滑势头,净利润增速降幅明显,自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开始从30%的增速下降到近年的不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