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工厂必须先变成黑灯工厂。我们现在四个工厂可以变成黑灯工厂,没有电灯,不需要取暖设备,里面根本没有人。社会个性化需求满足了之后,需要的是虚拟设计,再加上智能化制造,这时候就不需要你在车间里头来人工导入了。
我们收购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在青岛建立一个完全自动的电梯厂。但是它的设计在新西兰,设计通过网络传过来,生产线接收设计信息来完成制造。
我看有很多省提出来,他们的目标是“机器换人”。机器换人可以实现高效率,但是互联工厂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还有高精度,因此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就太重要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怎样把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互联工厂实现,也就是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
现在有很多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来了之后,先制造,再把从设计到制造包装的过程,全发到用户的手机上。有人把这叫做“透明工厂”,说的很形象。现在个性化定制的量还不大,当有十万个用户提出十万个需求,我们要做的不是能做十万个不同的产品,而是利用这一个用户圈交互,交互到最后实现一个比较集中的型号。哪怕新产品也没有关系。
所以德国人提出,工业4.0要有一个检测的标准,并不是说自动化高就行,这个检测标准就是两维战略,分为纵横两个维度。
一个维度是企业价值,企业高效率之后,财务报表到底可以提升多少。第二个维度是:全价值链都要得益,从上游到下游。
我们现在把这两维改了一下,企业价值没有问题,效率高自然高效益,但是全价值链的这个得益,我们改成了“用户个性化价值”。
体现不了用户的个性化价值,互联工厂就没有用。其实,整个世界的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否定之否定。
肯定是什么?肯定就是工业革命开始时候的工业小作坊,小作坊一定是自产自销。后来变成大生产,大生产一定是产销分离,我生产这么多东西不可能我自己销。但是互联网时代他一定是新的,互联网时代的自产自销。
每个互联工厂最后的目标一定是自产自销。也就是用户的需求来了之后,马上就制造。有人说真正实现互联工厂,可能就颠覆电商了,因为我不需要再经过电商这一道程序,直接工厂给实现了。这是不是终极目标?我认为不是。
终极目标其实就应该是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写的那样,里夫金认为,将来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协同共享的共享经济。每个人都是产销者,比如一台3D打印机,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比如太阳能发电,家里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将电能输送上电网,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交换就没有价值,我们交换才有价值。但互联网发展到后期,这个理论就会被颠覆。到那个时候,人们追求的将是共享价值。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