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数百米长的钢铁生产线,小到对纳米级芯片的焊线与贴片,新潮如“无人工厂”忙碌不停的机械手和3D自动毛衫针织平台——种种工业自动化装备的精准作业,都仰仗一个名为“运动控制”的小盒子来“指挥”完成。
这个形似微缩版家用电脑主机、带有很多插槽的运动控制器,是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装备最核心的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但很难想象的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于本世纪之前,在该领域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脑”。
由3位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微电子和数控领域的专家于1999年创立的固高科技,成功自主研发出多种运动控制器产品与系统,将运动控制核心技术引入中国的企业,十多年间一改高端自动化装备由外国厂商霸占的局面,使国产装备在市场上能与后者分庭抗礼。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李泽湘,1992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后来创建了该校的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1999年,他身为机器人专家,目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企业需求日益脱节的情况,试图以新的方式让大学研究对外界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国内很多企业都没听说过‘运动控制’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李泽湘回忆说。一家广东的港资企业,买回日本的钢铁生产设备,钢材原料也备好,但设备“水土不服”,找了日本专家和国内很多大学都没有解决问题。自动化技术中心用一块自制的运动控制卡,装到设备里,取代日本的控制系统,设备不但起死回生,而且精度效率也大大提高。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