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正重塑格局,机器换人成风。珠江三角洲地区2014年该区域生产总值达到6.72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同比增幅达到7.7%。此时,珠三角或成为中国经济转向长期可持续增长模式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制造业重地珠三角地区,“机器换人”正在成为企业主应对“涨薪潮”的重要手段。
渣打银行今年开展了第六次年度珠三角制造业调查。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今年工资涨幅或达8.4%。工资上涨体现生产率持续改善,随着制造业升级换代,产品的复杂程度提高,而增加自动化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是珠三角制造企业应对用工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普遍做法。
此刻珠三角的短痛,或成为中国经济转向长期可持续增长模式的组成部分。
机器换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城市。2014年该区域生产总值达到6.72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同比增幅达到7.7%。
然而,广东省商务厅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摸底调查显示,只有20%的外贸企业预期2015年订单有所增长,预期订单下降的企业则达到40%以上。
与贸易形势的悲观预期相对应的是仍在不断攀升的员工工资上涨预期。渣打银行在2015年2月底到3月底之间针对珠三角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与去年的调查相比,受访企业预计工资上涨幅度在10%~15%之间。2015年平均工资涨幅预期是8.4%,高于去年的8.1%。
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广东省制造业一线工人人均工资早在2013年就达到了4.6万元,是10年前的2.9倍。
“使用CPI作为物价平减指数,2015年预期实际工资涨幅约为6.8%,高于2014年的6.1%和2013年的5.8%。”渣打银行报告执行人表示,实际工资增长持续加快应该能为家庭消费提供重要支撑,在今年中国经济减速背景下,这一点的积极意义可能被忽视。
经营的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机器换人”提上了日程。
在佛山顺德,一家制冷设备公司的生产线上,空调遥控器的生产环节原先需要7名工人,在采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之后,所需员工数降到了2名,同时装配效率比过去提高了1.5倍。
“为了应对‘用工荒’,我们今年初提前采取了应对措施。即首先是引进了一批机器,一些岗位采用机器自动化操作而减少人力操作;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珠海一家大型跨国电子企业的负责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这一趋势,更得到了珠三角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2015年3月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提出广东全省未来3年将累计投入9430亿元,引导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2014年起,东莞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鼓励企业“机器换人”。满足属于重点示范推广项目、使用莞产设备等条件后,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可达500万元。
据公开资料统计,从2014年9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东莞市收到实施“机器换人”有效申报项目505个,项目总投资42.6亿元,其中应用生产设备达7亿元,预计可减少用工34378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9.3%大幅上升至96.6%,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一成,每年可产生销售收入达291.6亿元。
“劳动力成本和工资水平上升虽然给制造企业带来挑战,但却体现出中国生产率改善和产品复杂程度提高。同时,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有利于中国提升制造业价值。”渣打银行制造业报告总结道。
不过,仍有一些企业经营者还在观望。“玩具行业的科技含量低,很多工艺操作仍需手工完成,因此很多玩具厂家很少采购自动化设备。”广东省东莞市茶山百乐玩具厂负责人陆利明对记者透露,玩具行业很难做大,现在他也考虑“两条腿”走路。在办玩具厂的同时,还注册一家新公司,准备销售如高端耳机在内的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