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3年行动计划(2015-2017)中了解到,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将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从2014年的30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以上,3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使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从去年至今,面对珠三角“机器换人”更迫切的需求,广东从省级层面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制造业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策略,并出台了相应政策。佛山市在制定“智能制造2025”发展目标中,启动了“机器换人”工程,着力打造形成千亿元智能机器人市场,将机器人为重要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发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擎”作用。东莞市则通过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和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将连续3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推动东莞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目前,珠三角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企业种类多样,相关产业组织和布局正在逐步形成。
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要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链条,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产业标准体系。在珠三角地区,虽然机器人产业不断激增,但产学研各自为战,无统一标准,很难使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形成有序和细化的产业链。记者在查询我国有关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科技发展规划中发现,没有对机器人标准的界定。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是沿用1996年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国内也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质量检定的检测机构。因此,标准体系的缺失,将成为广东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作为新兴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的缺失,可能令机器人产业难以走入良性循环。为此,有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政府牵头,质监部门支持规范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基础标准和安全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推进机器人产品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一方面依托科研和研发检测机构的标准平台作用,建立企业标准联盟,形成对于相关企业的吸引效应,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清晰的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明确分工并确保各个环节的企业利益,引导行业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