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企业“舍得本”购买先进机器,机器和人之间也需要磨合。唯美陶瓷斥巨资购买的生产线在刚启用时总会出问题,严重时不得不停线检修。生产线甚至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原始状态。而且,操控机器人的编码对工人而言几近“天书”,磨合时间长达半年。
企业盼细则落地
对于“机器换人”,企业大多持积极态度,并期盼政府尽早出台细则,使鼓励政策落到实处。
其中一项企业呼吁的细则是减免相关税费。唯美陶瓷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看中了意大利全智能的生产线,但是关税非常高,像这种设备应该纳入海关的免税名录。黄建平称,该集团之前进口了几台3D打印机,每台都要交几十万的税。
黄兴也指出,现在很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够明晰。比如广东省在引进这方面人才时有一些奖励性补助,但是补助要落地却有些麻烦。他举例说,曾有技术人才去找人力资源部门申请补助,人力资源部门说这事归科技部门管,该人才去找科技部门,又被告知是另一个部门管。“政策执行比较模糊,不利于留住人才”。
黄兴认为,政府应该在各个行业推动一些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性工程。“工业机器人不像汽车,买回来就能开,而是针对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工艺和设计,因此推广开来有一定难度。”不妨做一些示范线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机器在生产线上的运用。
此外,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还将面临其他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曾对媒体指出,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