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长朱小丹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两度提到相关词汇:“推进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及其应用产业化发展”,“加快珠三角地区"机器换人"步伐”。
政府的重视让相关行业倍感兴奋。不过,一些企业家告诉记者,政府推动需要具体细则,比如进口相关先进设备时减免税收。此外,人与机器的关系也需要磨合。
制造业智能化
机器换人的背景是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因此,传统的制造业密集地区如浙江、广东率先尝试“机器换人”。
新年伊始的广东,除了省长报告,多个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在不同场合提到“机器换人”。
上个月底,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这份《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的红头文件提出了43条战略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的时代。2014年起,东莞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亿元扶持企业“机器换人”。佛山顺德也出台了鼓励措施。
在2月9日广东省政协召开的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座谈会中,广东省经信委、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均提到了政府促进“机器换人”的具体措施。
广东省经信委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处长王月琴说,今年开始,广东将连续三年通过奖补措施推动珠三角地区企业“机器换人”,今年的目标是600家企业。具体措施是,按照企业购买机器人的合同额,将10%~20%的款项反补企业。对于设备的更新也相应有一些奖补措施。
“制造业的智能化是下一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王月琴透露,国务院正准备下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相应的,广东省也在酝酿《广东省智能制造10年规划》。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将加大力度支持新一轮的技术改造,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入、贴息等方式促进智能化改造。
广东当地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或将受益于这些政策利好。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称,该公司预计今年能卖4000~5000台机器人,而2014年这一数字是2800台。
一两年能回本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黄兴历数“机器换人”的好处:机器能解放劳工,比如“冲压”经常出安全事故,使用机器人既安全又可以提高效率。常见的还有注塑取件机器人,比如汽车前面的防撞杆,注出来温度非常高,以前是一个或两个工人戴手套取出来,现在机器人可以完成这一工艺,价格从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都有。
“机器换人”的好处谁都知道。但对于企业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相对于人工,昂贵的机器什么时候能回本?
黄兴告诉记者,回本的时间长短视行业和生产规模而不同。在常见的制造工艺中,比如冲压、塑料注射取件,一般来说两年就能回本。一些最简易的机器,比如该公司最便宜的冲压机器卖5万元,这种一年就能回本。
企业要做出“机器换人”的决定并不容易。以广东唯美陶瓷集团为例,2007年该集团打算花400多万元引进七八台自动化设备,曾遭到部分集团中层的反对,认为“一台机器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五六十万元,就减几个人划不来”。
即使企业“舍得本”购买先进机器,机器和人之间也需要磨合。唯美陶瓷斥巨资购买的生产线在刚启用时总会出问题,严重时不得不停线检修。生产线甚至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原始状态。而且,操控机器人的编码对工人而言几近“天书”,磨合时间长达半年。
企业盼细则落地
对于“机器换人”,企业大多持积极态度,并期盼政府尽早出台细则,使鼓励政策落到实处。
其中一项企业呼吁的细则是减免相关税费。唯美陶瓷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看中了意大利全智能的生产线,但是关税非常高,像这种设备应该纳入海关的免税名录。黄建平称,该集团之前进口了几台3D打印机,每台都要交几十万的税。
黄兴也指出,现在很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够明晰。比如广东省在引进这方面人才时有一些奖励性补助,但是补助要落地却有些麻烦。他举例说,曾有技术人才去找人力资源部门申请补助,人力资源部门说这事归科技部门管,该人才去找科技部门,又被告知是另一个部门管。“政策执行比较模糊,不利于留住人才”。
黄兴认为,政府应该在各个行业推动一些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性工程。“工业机器人不像汽车,买回来就能开,而是针对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工艺和设计,因此推广开来有一定难度。”不妨做一些示范线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机器在生产线上的运用。
此外,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还将面临其他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曾对媒体指出,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